本篇文章1407字,读完约4分钟
1月27日,东莞市召开了2015年全市环保系统工作总结会议。2015年,东莞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多项环境指标达到“十二五”最好水平。
许多环境指标是“十二五”规划中最好的
2015年是新《环境保护法》实施的第一年,环境保护执法出现了许多新的法律工具。结合这一良好机遇,东莞全年开展了一次重大环保检查,共派出执法人员85522人,检查企业36467家,下达行政命令3343件,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案件1160件,查封扣押案件153件,限产案件106件,停产案件106件。全年共查处环境违法行为3824起,罚款12848.17万元,分别增长86.8%和97.4%,创历史新高。全年共移交38起涉嫌环境犯罪案件。
由于大力推进污染控制,城市的环境质量在过去的一年里取得了新的成绩。
市环保局局长方灿芬表示,2015年,全市空气质量达到307天,比上年增加53天;达标率为84.6%,比上年提高14.4个百分点;空气体质量综合指数为4.22,比上年下降16.4%,评价标准中包含的6种主要污染物明显减少。其中,PM10、SO2、CO、NO2达到国家二级标准,PM2.5年均浓度从2010年的49 μ g/m3降至36 μ g/m3。全市年平均降水酸碱度为5.91,比2010年高0.8个酸碱度单位,酸雨污染状况基本得到控制。
水环境指标方面,2015年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保持在100%,主要河流水质基本达到相应功能区划阶段的目标。与2010年相比,东江东莞段、运河和石马河河口水质综合污染指数分别下降了5.8%、6.91%和17.6%,水质有所改善,许多环境指标在“十二五”期间处于最佳状态。
大力推进臭氧协调防控
会议首次公开了“十三五”期间东莞环保领域要实现的改进目标。根据规划,到2020年,城市环境空燃气质量应基本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全市饮用水源水质稳定达标,优质水源比例明显提高。全市重点流域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三级)的比例达到70%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控制在10%以内,力争消除失去使用功能的水体。土壤环境质量达标率不低于75%。健康环境和生态环境持续稳定改善。
方灿芬表示,为实现上述目标,2016年,东莞市将以实施国家“十条气”、“十条水”和即将实施的“十条土”为契机,进一步完善水、气、土和重金属环境污染控制体系,推进以提高环境质量为目标的新一轮环境治理行动的实施。
全市大力推进PM2.5和臭氧协调防控,推动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大幅减排,氮氧化物和PM2.5持续降低,力争年度臭氧评价值控制在176 μ g/m3以下。
同时,鉴于市民对内河、运河、边陲河流等水环境质量仍有很大不满,2016年东莞将制定并实施“水十”工作计划、水体达标计划、消除黑臭水体计划。推进水污染治理工程管理模式转变,加快内河生态修复和管理,推进石马河、茅洲河、水乡经济区等重点流域整治;严格落实中央专项资金安排,推进马永协中电镀园区、石碣典型农田、红梅河西工业园区等三个土壤污染治理整治试点项目,实现重点区域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持续下降、非重点区域零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在环境执法领域,从2016年开始,东莞将在全市范围内正式实施环境监管网格化管理,逐步落实监管责任,明确监管责任人,推动环境监管重点向前推进;并试点推进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油烟、重化企业在线监测工作,研究利用无人机等监测手段参与环境监管,提高科技执法水平。
标题:东莞空气体质量符合国家二级标准
地址:http://www.dfz1.com/dgxw/1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