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009字,读完约5分钟
■新建的市民艺术中心预计将于2016年春节前后投入使用,目前正在进行室内装修
10月12日,东莞市召开申请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动员会,全面敲响申请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警钟”。作为申请名城的重要职能部门,市文化广播电视局的工作进展如何,下一步的工作思路是什么?
日前,市文广局局长卢士强在接受东莞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采访时透露,市文广局已全面完成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目标任务。接下来,深入挖掘东莞“六地”深厚的文化内涵,重点实施“文物保护与利用”和“强化城市历史文化特色”两大工程,彰显东莞独特的城市历史文化特色和价值,大力推进名城申报。
卢士强还回应了市民艺术中心何时投入使用等热点问题,称目前室内装修正在改善,预计将于2016年春节前后投入使用并对外开放。
[关键词: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两大工程”推进名城申报
申请历史文化名城不仅是传承历史、延续文脉的内在要求,也是提升城市形象、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出发点。市委副书记、市长袁宝成在动员会上明确表示,他将力争在2016年底前宣布成功。
卢士强介绍,近年来,市文化广播电视局积极开展申报名城的前期工作,全面完成了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目标任务。目前,除“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外,其他项目均获得满分,符合相关指标要求。同时,对东莞独特的历史文化特征进行了系统梳理,归纳为“六个地方”:岭南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中国近代史的开放之地、华南抗日根据地、改革开放的先行者之地、岭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交汇点、岭南人文的聚集地。
卢士强透露,市文化广播局下一步的主要工作是实施两大工程:“文物保护与利用”和“加强城市历史文化特色”。为此,市财政设立了东莞文物保护和利用专项基金,确保申报地区文物完好率达到100%。
“保护和利用文物就是保护遗产,激活利用。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求,对传统文化资源进行系统整理,使故宫收藏的文物、展示在辽阔土地上的遗产、古籍中的文字都活起来。”卢士强认为,每一件文物和历史遗迹都是一段历史,都有一个故事。在系统梳理的基础上,有必要在文物古迹背后讲述东莞的故事,让公众了解东莞的历史和东莞重要历史节点的事件。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
“四个结合”推进标准化建设
东莞在建设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方面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它不仅成功确立了自己作为第一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地位,而且成功入选中国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十个试点城市。
“你为什么要规范公共文化服务?要通过标准化促进均等化,解决公共文化服务领域不均衡、城乡不平等和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问题。”卢士强表示,根据试点项目的要求,东莞市采取多项措施,探索符合国家标准、体现东莞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新路径,不断谱写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新篇章。
卢士强介绍,推进标准化工作的目标是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规范化管理、优质化和公众满意度,同时坚持标准化工作与推进示范区后续建设同步进行。在这一过程中,东莞探索出了一套顺畅有效的标准化工作机制,其特色亮点主要体现在“四个结合”上。
“四个结合”具体指标准化制定与后续建设相结合、政府主导与专业委托相结合、实践探索与专家咨询相结合、国家要求与东莞实际相结合。“各种标准的制定应立足于东莞的实际。首先,我们必须考虑东莞特殊的人口结构,通过标准化解决服务不均衡的问题。”卢士强说。
[关键词:市民艺术中心]
综合剧院可容纳915人
新建的市民艺术中心是市级重要的公益性综合文化设施。对于这个新的文化地标,公众普遍关心的是市民艺术中心何时正式投入使用,可以提供什么样的服务来造福人民,以及如何充分发挥场馆的效益。对此,卢士强一一回应。
卢士强介绍,市民艺术中心总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是集培训、表演艺术、创作、信息、服务、研究、展览、娱乐、休闲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文化场馆,包括培训楼、综合剧场和展览馆。其中,除小剧场和餐厅外,培训楼内还有舞蹈排练室、公共演讲室、小品排练室、器乐排练室等37个多功能培训教室;综合剧场有更衣室、道具室、排练室等12个功能室,可同时容纳915人观看演出;展厅二楼有一个2000多平方米的户外活动区,可举办各种户外表演、展览等活动。市民艺术中心目前正在改善内部装修,预计将于2016年春节前后开始运营。
作为中国五个地级市数字文化中心试点城市之一,东莞将着力于数字化,解决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英里”问题。“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的发展改变了文化交流的方式。数字化是未来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建设数字文化中心也符合这一趋势。”卢士强透露,东莞将投资1000多万元建设数字文化中心,以有效开辟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英里”。
与数字文化中心相结合,也促进了文化中心主要分支机构的服务体系建设。卢士强表示,文化中心主会场机制将以市文化中心为中心,带动和引导基层通过中心实现全面覆盖、上下联动和资源综合利用。
标题:东莞市民艺术中心将于2016年春节前后投入使用
地址:http://www.dfz1.com/dgxw/2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