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53字,读完约3分钟
一对夫妇。铜轮胎是镀金的,地面覆盖着淡蓝色的外国货币珐琅釉。上面装饰着篆书“寿无疆”和莲花图案。沿着嘴和脚下有龙和莲花花瓣。在这一章的最后,写下了“后人永远珍藏”的四字篆书。这种长寿碗用于宫中寿宴,乾隆时期很少留下,被视为珍宝。
2月5日,东莞博物馆主办的“东莞帝都之宝——东莞故宫博物院文物调拨”展览启动。1973年,故宫博物院将93套108件珍品(包括陶瓷、玉器、珐琅和玻璃器皿)转移到东莞展出。在1974年的第一次展览之后,41年后,他们再次见到了东莞市民。
展览将持续到4月19日。在春节期间,市民可以在城市博物馆看到皇城的珍宝,同时,他们可以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参与“珍珠DIY”的互动体验。
108件珍品
玉器大多是皇家玉器
此次展览展示了1973年紫禁城分配给东莞的93件文物和108件文物,主要分为陶瓷、玉器和杂项。陶瓷主要由清乾隆、嘉庆、道光时期的官窑制成,包括青花、粉彩、斗彩和单色釉。虽然玉器不多,但精品很多,其中大部分是皇家玉器。在分配的各种文物中,有珐琅、玻璃器皿、漆器、竹木牙雕,其中有清宫作品,还有北京作品、苏作品、广作品等民间佳作。
从记者现场看到的情况来看,市民们对这些稀世珍宝非常感兴趣。在许多展览中,观众拿起手机拍摄。一位90后年轻观众说,他们没想到东莞会有一批这样的宝贝,这一次真是大开眼界。市博物馆馆长陈小玲在开幕式上说,在1974年第一次展出这些珍宝后,一些收藏品以前在专门展览中偶尔展出,41年后又全部展出。为什么41年后它又出现了?陈主任解释说,由于市博物馆的展品种类繁多,数量众多,而且博物馆内的展览空房间和设施等条件还不成熟,经过去年的整改,博物馆的展示效果还可以更好。希望通过这次展览,再现故宫文物的辉煌,让东莞人民再次看到它的精致一面,让广大市民了解它的重要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乾寿故宫博物院
开展社会和教育合作
作为第一个将故宫文物介绍到东莞的人,原东莞县文化局副局长方昨天出席了开幕式。谈到这些珍宝的来源,方先生说这是“一个巧合”。
1973年秋,时任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的沈竹和文物专家谢辰生来到东莞视察工作。参观完东莞县博物馆后,他们为博物馆里缺少高质量的文物而感到遗憾,他们有在紫禁城里分配文物的美丽。方先生回忆起在北京收集这些珍宝的过程,至今记忆犹新。他自豪地说:“在从北京到东莞的火车上,我碰巧遇到了省博物馆的馆长。他们拿着他们的宝物,和紫禁城交换。我知道我们被分配到紫禁城里的文物。真不敢相信。看了从东莞转移到紫禁城的文物清单后,我相信了。”
故宫博物院宣教部主任严鸿宾、文物保护部副主任郭也来到东莞。闫洪斌主任表示,故宫博物院作为国家博物馆,有义务支持地方文物发展,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这种配置已经消失。据报道,故宫博物院只分配了广东省东莞市。故宫博物院40年前送来文物,40年后送来新的社会教育活动和理念。结合本次展览,它带来了课堂动手教育活动“朱超DIY”。
陈小玲主任表示,41年后,城市博物馆今后将加强与故宫的互动,并在人员培训、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传教活动等方面向故宫学习。他还希望将故宫博物院的珍品介绍到东莞进行展览,让公众能看到更多类型、更好的展览,丰富我市的展览内容,提升展览档次,为东莞“博物馆城”做出新的贡献。
标题:春节期间,你可以去东莞博物馆看看紫禁城里的100件皇家珍宝
地址:http://www.dfz1.com/dgxw/3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