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048字,读完约25分钟
2003年8月20日,公安部门一行赶来亚洲证券位于上海南京路的企业总部,宣布对原三峡证券(亚洲证券原来是三峡证券,2002年改名)的几位主要高级管理者展开司法调查。 三峡证券时代的经营混乱,在证券行业也广为人知,证券监督管理部门的调查也由来已久。 企业已经有几名高级管理人员被公安部门拘留,调查范围主要与违规炒作深南玻璃( 000012,现改名为南玻璃科控制)等问题有关。
但是,亚洲证券的问题绝非易事。 根据《证券市场周刊》的调查,企业还存在注册资金不足、巨额不良资产、违反柜台债务发行、挪用顾客保证金等问题。 然后企业股东交替,一轮掌门人交替,谁能把其中的故事说清楚?
2003年7月,持续酷暑刷新了上海的高温记录,当地居民“汗如雨下”。 但是,当一份所有权说明书寄回亚洲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亚洲证券)时,企业高层感到心寒。 中国泰盛投资控股公司(以下简称泰盛企业)持有的股票票体现了该企业在亚洲证券的2亿元投资。 泰盛企业决定放弃亚洲证券19.36%的所有权吗?
泰盛企业:协商局金蝉脱壳
来自泰盛企业的吉是亚洲证券的理事长,但是协议中采用的副理事长邓贵安的印章。 泰盛企业退出是一年前埋了伏笔还是临时作出的巧妙安排?
亚洲证券原名三峡证券,在泰盛企业的积极运营下,三峡证券最终完成了改名、转移、增资扩张、改制等一系列业务。 但不到两年,泰盛企业宣布撤兵。
据《证券市场周刊》报道,泰盛企业将亚洲证券所有权的说明作为质押归还了亚洲证券。 因为泰盛企业为北京的某企业(以下简称“北京企业”)做担保,保证的是一年前亚洲证券向“北京企业”提供的2亿元委托管理的资金。
据悉泰盛企业、亚洲证券、北京企业三方签署了委托投资协定。 合同的签署日期是2002年7月,那天,2亿元资金被划入亚洲证券账户。 协议的第一份复印件是,“北京企业”委托泰盛企业管理2亿元资产,另外,亚洲证券委托“北京企业”管理2亿元资产。 这意味着亚洲证券挖出2亿元,最终去泰盛企业。 经协商,亚洲证券同意在“北京企业”收回委托泰盛企业理财的本金和收益2亿元后,立即返还从亚洲证券得到的委托理财的本金和收益。 很明显,亚洲证券最终能否回收2亿元资金,取决于泰盛企业的态度。 协议还规定,如果泰盛企业拥有的亚洲证券所有权作为质押品交给亚洲证券,泰盛企业不能按时归还“北京企业”委托管理的资产和利润,则亚洲证券有权解决质押所有权,泰盛企业委托亚洲证券管理,
这就是泰盛企业返还股东票的理由,结果很明显——泰盛企业不返还“北京企业”的所谓2亿元,因此返还持有的亚洲证券所有权。 因为那个“北京企业”也不需要返还亚洲证券的2亿元。只有亚洲证券支付2亿元,交换的是股东的“退股”。
但是,我们发现协议显然有不合理的地方。 协议在规定三方权利义务关系方面很复杂,但没有提到委托资产管理协议所需的资产管理费用、投资利润、委托期限、投资范围、风险管理等复印件。 亚洲证券的大股东泰盛企业和亚洲证券签署的巨额委托投资协定显然有相关性,但未经董事会审议,相关文件直到最近才被亚洲证券董事会知道。 另外,当时来自泰盛企业的吉是亚洲证券的理事长,是协定中采用的副理事长邓贵安的印章。 泰盛企业退出是一年前埋了伏笔还是临时作出的巧妙安排?
现在,协定签订已经一年多了,拿到了亚洲证券自己发行的股票票,已经意味着有无2亿元资金和泰盛企业事实上的退股,另外也意味着亚洲证券的增资扩张失败了。
法律专家说,目前企业法还没有就此确定规定,但协议的安排完全不符合投资委托的范畴。 用这种方法收回投资也可能对其他股东和债券的利益造成损害。
但是据《证券市场周刊》报道,泰盛企业对亚洲证券的股票投资有很多疑问,在返还股票票之前,亚洲证券正在对其出资方问题进行调查。
现在,泰盛企业正在与亚洲证券协商,亚洲证券正在寻找2亿股下家,以免引起股票的虚置。 这个场景完全是两年前泰盛企业加入三峡证券,“接战”的其他股东虚置股票的复印件。
三峡证券:股东欺诈已久
三峡证券股东虚假出资的问题由来已久,泰盛企业即使真的玩了“空手道”,也不过是现学现金出售股东的虚假出资问题,在亚洲证券历史上屡见不鲜
2001年11月,泰盛企业从三峡证券原4家股东那里共接受了3689万股股票。 这四家股东分别是深圳星隆投资有限企业1860万股、湖北宜百贸易股份有限企业1395万股、宜昌八一钢铁(集团)股份有限企业124万股和宜昌财政局310万股。 4家原股东中,前3家被三峡证券本身定义为出资不实,泰盛企业被要求“接收”。
那年11月,泰盛企业被确认为亚洲证券的第一大股东,企业理事长吉可成为三峡证券的理事长,原理事长邓贵安退位为副理事长。 邓贵安是三峡证券元老,从1993年开始担任三峡证券总经理,从1995年5月开始担任企业理事长。 当时年方四十的吉可,至今担任过深圳市商业银行行长、中国光大银行副行长和中国光大集团有限企业投资部总经理,从2001年3月开始担任过泰盛企业的理事长。
但是泰盛企业继承了上述4家公司持有的三峡证券的所有权,只是象征性的安排,实际上没有出资。 宜昌财政局310万股股权最终转让给宁夏灵州(集团)有限责任企业(以下简称宁夏灵州),其他股东最终返回三峡证券股东名单。 泰盛企业2001年3月刚经过增资扩大股票,注册资本从5000万元增加到1亿元,中国资本市场频繁出现的北京泰跃房地产开发有限企业挺身而出,取而代之的是北京和广州两家企业。 由于泰盛企业注册资本增加,接管三峡证券所有权不得超过《企业法》对外投资对注册资本50%规定的限制。
1999年以来,三峡证券酝酿增资扩股,考虑改变股东出资不确定的状况,2001年增资扩股更是事业的要点。 过去,一些机构和上市公司有进入三峡证券的意向,同时三峡证券也计划根据新股东的投资意向,将注册资本增加到8.36亿元。 但是,那一年,证监会的相关部门开始了对三峡证券炒股深南玻璃股的起草调查,因此增资扩股方案被否定,约定投资的企业相继退出。 在6月召开的股东大会上,三峡证券编纂了企业章程,将注册资本变更为1.86亿元( 1999年的红利为10:2.4,为股本)。
如果错过了增资扩大股票的机会,就只能另外寻求他的对策。 在此期间,三峡证券将与部分实际未出资的股东协商,由董事长邓贵安主导寻找买家,处理股票闲置的问题。 最终,邓小平寻找泰盛企业的“接战”获得了一些不真实的所有权,成为三峡证券的新大股东。
2001年11月16日,三峡证券股东大会在武汉召开。 选举了新的董事会和监事会。 吉可被选为三峡证券理事长,同样来自泰盛企业的吴用被选为企业理事,来自三峡证券的原理事长邓贵安和总裁李洪尧也被选为企业理事,其他理事分别为武汉博大、武汉旺达和光中南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有限责任企业、武汉和丰房地产
三峡证券的这种安排,对泰盛企业来说是优惠之极,不仅仅是不出钱而获得第一位股东的地位,也互相让步扩大后续的增资和经营权力。 相关资料显示,泰盛企业与原三峡证券董事长邓贵安关系密切。 据了解,泰盛企业股东之一的湖北贵邦投资有限企业(以下简称湖北贵邦)的实际控制人是邓贵安,该企业的法人代表与邓贵安有亲戚关系,泰盛企业接手三峡证券也是邓一手推动的。 资料显示,湖北贵邦早就是泰盛企业的股东,邓贵安在泰盛企业担任董事。
在此后的增资增资中,三峡证券的注册资本增加到了10.329亿元。 这时泰盛企业的注册资本已经增加到4亿元,2亿元的对外投资依然符合规定,但其大股东再次发生了变化。 根据中国国家工商局的相关资料,这时泰盛企业的股东已经变更为中国华力高新技术创业有限企业、海南华理投资有限企业、中国四方科技控股有限企业和世纪星实业有限企业。 股东的再次变更反映了泰盛企业进行怎样的资本运营,外人很难理解。 但是也有人怀疑泰盛企业增资三峡证券的2亿元资金是三峡证券自己出的。
2001年12月末,三峡证券将2亿元资金从泰盛企业账户中提取,同意提取资金的是三峡证券总裁李洪尧。 但是,李先生个人表明在企业当时受到了很大的压力,做了不得已的事。 可能是时间上的偶然,2001年底,李洪尧以公派外国的名义出国了。 李的离开带走了三峡证券的许多秘密。
但是三峡证券股东虚假出资的问题由来已久,泰盛企业真的玩“空手道”,只不过是在现在的学校销售现金。
亚洲证券:更名的扩大问题依然存在
从三峡证券到亚洲证券,企业组织了人员消费的巨大能量来解决这些问题。 意见案层出不穷,往往与借款无关,是需要钱的慎重
1993年,三峡证券刚成立时,直属湖北省人民银行,当时注册资本5000万元,湖北宜昌和武汉有三个营业部。 1997年,金融机构脱离人行横道,三峡证券首次增资,引进十多家股东,注册资本增加到1.5亿元。 在三峡证券增资后的一年里,在北京、上海、深圳、成都、银川等地收购了17家证券营业部,加上新建设的营业部,最终达到了24家规模。 而且三峡证券增加了对外投资,经营行业关系到投资、房地产和酒店。 但是,各种各样的结果在这个时候被种下了。
转眼2001年,中国股市“牛来熊”。 上证综指从最高点2245点开始在节节失守,到年末下跌了800点。 国内证券企业面临突然的暴风雨,自营和资产管理委托业务出现赤字,经营状况全线紧迫。 正如世道一样,三峡证券免不了,一直坐在庄里的深南玻璃被监禁,自营业务只是支撑。 这时三峡证券经营中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对外投资的企业所有权结构多而杂,经营状况也不好,最严重的是1997年三峡证券增资后,资金没有正确到达。
根据相关资料,当时的三峡证券称“部分股东出资不确定,在提取资金和经营上存在巨额债务、不良股票、资金等问题”。 一共18家股东中,12家存在各种问题,其中泰盛企业从深圳星隆投资有限企业、湖北宜百贸易股份有限企业、宜昌八一钢铁(集团)股份有限企业接手的股票,全部“未实际出资,名下持有股权的股东
之后,在亚洲证券的文件中确定了“资金不足的股东有10家,与股票总额16163.4万元(包括转换股权)相关,约占企业注册资本的16.65%”。 文件中记载的注册资本是亚洲证券增资扩张后的数据,根据增资前的数据,股东的出资比例超过85%,出资没有问题的股票不到原来注册资本的10%。
在中介机构发行的相关咨询文件中,将出资总结成几种方法,一、利用经营便利,将三峡证券相关企业的资金作为股权转让金或资本金,成为新股东。 武汉博大持有三峡证券2480万股股权的,实际上一分钱也没有拿出来,资金来自三峡证券下属企业安丰资产管理企业的账户。 武汉旺达持有的三峡证券2325万元所有权,其资金也来自三峡证券,同时通过湖北省金银珠宝企业进入武汉旺达,之后武汉旺达将收到的资金作为对三峡证券的投资。 二、利用三峡证券借款方法投资三峡证券,成为股东。 武汉华策、武汉通发等利用欠三峡证券协议的资金参加三峡证券,实际上以三峡证券资金成为股东,形成分享权益的“空手道”股东。 三、注册资金不足或与股东主体资格问题相关,形成所谓的名义股。 就像湖北宜百和八十一钢铁一样。
三峡证券原股东中,光中南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有限企业(以下简称光中南)和上海四环医疗产业快速发展有限企业(以下简称上海四环)分别持有企业股1860万股和1395万股,共计3255万股,其中初创股266 两家企业关系密切,被三峡证券视为一家,合计占三峡证券股份的17.5%,可以说是第一大股东。 但据相关资料显示,1997年三峡证券增资增资时,光中南实际出资400万元,其余资金2795万元由三峡证券先进入其账户,然后返回三峡证券出资。 目前,光中南通过下属企业四环生物医药投资有限企业控制着四环药业( 000605 )。 2001年上半年,四环药业通过重大资产重组,从起重机制造转向了生物医药的制造和销售。 日前,企业提出了增发3000万股a股的融资计划。
根据中介机构的非正式法律意见,以上股东的出资实际情况不仅涉及民事上的债券债务问题,还可能涉及虚假出资、利用职务挪用三峡证券资金、渎职及贪污贿赂等刑事法律问题。 针对出资不足和抽屉出资问题,该中介机构建议通过审计和整理,对部分所有权采用转让“接盘盘”的方法重新执行出资。 或者,通过债券转让方法处理,如第三方履约的收购、“转盘”的方法等。
从三峡证券到亚洲证券,企业组织了人员消费的巨大能量来解决这些问题。 意见案一个接一个地提出,但往往没有借款的关系,是需要钱的慎重。 2002年末,当时的亚洲证券明确表示“一户一策,挨家挨户整理,积极安全、保密的外松”。 因此,除了形成时间长、人事关系变动频繁的原因外,部分股东还利用股票借用和三峡证券的大量资金,形成了股票债券混合的关系。
衡量股东:债务黑洞令人瞠目结舌
三峡证券的多个坏账和债务问题没有反映在实际的财务报告中,而是挂在账上。 据说累计损失达十几亿元,甚至有人说“合计后不知道会破产几次”。
2002年8月,证监会宣布废除鞍山证券企业,今年4月关闭大连证券企业。 被勒令上课的两家证券企业都有严重的柜台债券问题,已经无力偿还债务。 据亚洲证券称,违反柜台债务也很严重。
2003年,中国证监会机构监督管理部回答了《关于亚洲证券有限企业申请受托投资管理业务资格的解决意见的信》。 本文件中有多个不符合亚洲证券规定的事项,这不批准亚洲证券受托投资管理业务的资格,因此要求到2002年12月31日清除现有的11.82亿元受托资产。 另外,证监会机构部还发现亚洲证券在经营中存在多种违法行为:截至2002年5月31日,亚洲证券挪用柜台个人债务9.32亿元、机构债务5.16亿元、顾客保证金. 63亿元。 我知道这些问题至今还没有处理。
亚洲证券的债务问题,第一来源于三峡证券时代,同时使监管部门头痛。
2001年11月19日,吉可作为董事长进入三峡证券的第三天,三峡证券召开了企业内部高层会议,武汉证管就三峡证券问题进行了指示,探讨了解决企业内部历史遗留问题的方法。 我们知道历史问题主要包括大量不良债权、违反深南玻璃的炒作和珠海国盛实业的债权问题。
深南玻璃问题(三峡证券自称“0012”的问题)是因为三峡证券的违规炒作形成的。 会议上特别提到“对于如上所述自己在市场上处理的自营问题……必须在证监会得出我们解决结论的时候联系”。
三峡证券不良债权,除发生正常经营活动外,第一与个别股东有关。 三峡证券的相当大的出资来自企业自己,因此形成了高额的股票债务,如光中南不足的三峡证券的2750万元的股票款。 根据资料,从1996年底到1997年4月,三峡证券由原武汉业务部、北京营业部和上海泰兴路营业部支付1350万元、1000万元和500万元,共计2850万元,以借款的名义迅速发展光中南和上海光大恒创公司的有限企业账目 其中1350万元借款以湖北万绿原企业的名义进入三峡证券。 到1997年10月,光中南只返还了100万元,还缺少三峡证券2750万元。 现在债权已经过了诉讼的有效期。
湖北华龙实业(集团)有限企业(以下简称湖北华龙)短缺的三峡证券债务更多更杂,总额达8000多万元。 根据资料,三峡证券向湖北华龙和关联公司保证直接借款和垫付资金近3500万元,近4600万元贷款。 结果湖北华龙及其附属公司全部停业,三峡证券不仅无法收回借款,还有1190万元资金返还银行归还贷款,其他4000万元证券资产被冻结在两个法院。 湖北华龙之子企业深圳市深圳宝实业有限企业原拥有三峡证券1500万股股权,资金来源于三峡证券。 为了不造成损失,在几次辗转后,三峡证券的这一所有权转移到武汉博大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汉博大),但1500万元的资金还没有着落。 武汉的博大经营不好,其所有权就会被法院冻结或转让给其他债权人,形成三峡证券的损失。
这样典型的负债股东,三峡证券共有10名,实际未出资的股票占其注册资本的85%,金额达到1亿多。 此外,同样没有真正出资的大股东珠海国盛公司迅速发展企业(以下简称珠海国盛),给三峡证券刺了更大的债务漏洞。
1997年,三峡证券收购武汉彭刘杨路营业部(原名武汉恒惠营业部),转让方式为珠海国盛。 珠海国盛不是金融机构,此前收购彭刘杨路营业部是违法行为。 据相关人士透露,该营业部实际上由珠海国盛的法人代表陈惠娟个人承包,同时三峡证券收购的武汉青年路营业部(原名武汉江城营业部)也存在这样的问题。 同时,两营业部都存在极其严重的问题:发行债券代保管单,相当数量的柜台债券资金无法返还,出现了巨大的赤字。 彭刘杨路营业部介绍说5亿元柜台债券的资金失踪,发生了严重的债务纠纷。 三峡证券相关资料显示,截至2001年11月23日,由于该营业部柜台债券和对外债务纠纷等问题,三峡证券累计支付资金近4.6亿元,其中柜台债券兑付近3.27亿元。 三峡证券收购彭刘杨路营业部时,与珠海国盛协商,营业部的原债权债务由珠海国盛承担。 但是,原来的债务漏洞不仅由三峡证券填补,借给珠海国盛的8280万元资金也没有按时归还。
三峡证券内部有关文件显示,纳入企业资产保全事业范围的不良债权达到2.33亿元。 债务单位关于证券企业、信托企业、信用社、国债服务部等金融机构,也包括各种门类的企业。 其中3100万元以上的债务是关闭破产或清算的信用社和信托投资企业,只能根据清算后的结果偿还部分债权。 3000万元以上的债权已经没有用任何正常的方法收回,没有收回的希望。
另一份资料显示,不良债权达到95项,相关金额达到5.7亿元。
三峡证券的多个坏账和债务问题没有反映在实际的财务报告中,而是挂在账上。 累计损失超过16亿元,甚至有人说“合计的话不知道会破产几次”。
在证监会增资增资亚洲证券的批准文件中,专门介绍了“你的企业按照武汉众环会计师事务所有企业出具的《内部控制审查报告》(武众会[2002]127号)提出的改进意见进行改进,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你们企业增资增资的资本金必须优先于归还挪用的顾客交易结算资金和柜台个人债务的偿还。 ”。
但是,亚洲证券增资扩大的实际情况使这样的良好愿望难以实现。
两个老总:昙花一现悄悄地离开了
三个月内,邓贵安和吉可以接踵而至退休,但你会发现这里面很奇怪。
近年来,证券企业纷纷增资扩大规模,但并非所有“有钱人”都向证券企业投入钱,行业知道很难向别人出钱,但只有一种情况在争夺资金——证券企业第一位股东的位置。 证券企业毕竟是金融机构,在资金流动中,有各种机会和便利,泰盛企业也在这样的背景下乐于进入三峡证券。
之后,吉可以开始三峡证券的内部整合,削减员工,完全管理制度。 吉姿势健硕,仪表堂堂,在一系列大斧子的运营中,其卓越的管理才能和个人魅力令人印象深刻。 亚洲证券的内部员工反映,吉可以说是历代企业领导人中最有能力的管理者。
吉确实也很能干。 2002年3月,三峡宣布更名亚洲证券,同年8月完成增资扩张,企业总部从武汉迁到上海浦东。 一系列有力股东被引进亚洲证券,银河证券、邯郸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600001 )、泰盛企业各持有2亿股,成为亚洲证券合并第一大股东。 另外宁夏灵州、上海工业新技术创业投资有限企业(以下简称上海工创)、上海牛奶(集团)有限企业等企业加盟,前六大股东向亚洲证券追加投资8.5亿元,股票比例占82%。 7月证券监督会未批准的受托投资管理业务也最终得到了批准。
实力大的股东加盟,企业规模扩大,营业部的数量增加到了48家……随着相继的利润,亚洲证券堂进入了全国大型证券公司的行列。 亚洲证券上海浦东总部的写字楼与银河证券上海总部的写字楼相邻,两座气派的欧式建筑成为媒体赞美两家证券公司---证券公司通过股票投资的购买和行为进行的资源整合成为主流。
2002年9月9日,召开了亚洲证券首次临时股东大会,吉可作为主持人,在股东面前慷慨地宣读了致辞。 回顾历史,分析现状,展望未来。 吉可提出了宏伟的五年快速发展计划:五年注册资本达30亿元以上,净资产达40亿元,完成股份制改造,争取上市。 总资产从60亿元增加到200亿元以上,净资产收益率稳定在15%以上,二次市场占有率从0.986%增加到3%左右。 及时建立经纪业务、资产管理、投资咨询、基金管理子企业,努力实现亚洲证券控股集团的新结构等。 股东也好,亚洲证券的员工也好,沉醉于美丽的憧憬,这似乎是亚洲证券历史上最好的时刻。
但是,相关人士表示,亚洲证券的新资本中银河证券的出资为营业部资产24家,泰盛企业的出资已经被回收,另一个只是处理了以往股东的出资问题,再次被怀疑资金不足。 实际上,亚洲证券增资后入账的现金不超过3亿元,在这个过程中亚洲证券支付的资金可能比这个多。 “新的增资扩股只不过又做了一锅生饭。 ”。
在9月9日的董事会上,董事会成员大幅度更换。 邯郸钢铁刘如军、赵绍林、银河证券澎湃刘、朱洪、泰盛企业、宁夏灵州和上海工创的董事代替了原人员。 在此之前,吉可辞去了在泰盛企业的理事长职务,由吉大担任其职务。 在亚洲证券中,吉可以作为员工代表加入企业董事会,再次被选为会长。 邓贵安继续就任亚洲证券副总裁,但短短三个月后邓小平辞去了所有职务,离开了亚洲证券。 三峡证券时代的掌门人,悄悄地从舞台上消失了。
另外,2002年12月5日,吉可也向亚洲证券辞职,2003年初得到董事会的批准。
邓贵安选择离开,吉可也选择离开。 你还要求别的高就业吗? 还是为了引进银河证券这样的大股东而退位让贤? 问题恐怕又多又杂。
吉可在亚洲证券(包括迄今为止的三峡证券)的一年多时间里,不仅吉可主张“贡献了自己的全部资源”,而且也有助于亚洲证券的消费。
2001年,泰盛企业将1亿元资金投入三峡证券委托理财,资金收益率从11%开始,在三峡证券收到的所有委托资产管理中,收益率最高。 相关人员忍不住失笑,从银行借到6%的年利很容易赚钱。
2002年初,吉可为了亲自指挥南玻璃科控制的自营,股价从10多元的价格范围上涨到不到半年20元以上。 遗憾的是,亚洲证券的损失没有反而增加,迄今为止南玻璃科的控股价格只有9元多。
增资完成后,亚洲证券和凤凰卫视签订了广告合同,加强了亚洲证券形象的推广。 复印件一句话,成本是1500万元。
2002年,亚洲证券年报还有数百万元的利润,据说当年的实际损失超过了亿元。 这些,无论是泰盛企业还是吉可为,都没有必要在意。 对现在的亚洲证券来说,天空塌了,银河证券在山顶。
银河证券:巧妙地变得拙劣而入狱
虽然预期老股东的所有权问题可以处理,但是柜台债务、顾客保证金的挪用、不良资产、自营损失等一系列问题依然摆在银河面前,银河证券出资亚洲证券,被媒体“巧妙地抢夺”。
银河证券是24家证券营业部资产,以折扣2亿元获得亚洲证券合并第一位股东资格。 对于拥有近177个营业部的银河证券来说,要拿出24家公司的对外投资并不容易。 更何况营业部的质量不太好。
据一家媒体报道,原银河证券上海新门路营业部在2001年上海ab股票成交排在第1800位后,不远的银河上海新昌路营业部上海ab股票成交量是前者的9倍。 而且,也有戏言说,对这么糟糕的营业部,即使故意做坏事,也做不到那种地步。
银河证券成立于2000年8月,是基于现有的5家信托投资企业证券资产设立的。 我们知道银河证券投入亚洲证券24家营业部资产,这两年已经是几个主要,相当数量还没有整合。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银河证券的投入不太高,但风险很难判断。
在2002年9月初的亚洲董事会上,银河证券原上海本部长朱洪被任命为亚洲证券总裁。 那年10月中旬,朱洪就职,企业总部从浦东转移到浦西的南京路,面积扩大了一倍,但费用巨大。 有点企业员工,这有一句非常微妙的话。 但是,困扰朱洪的不仅仅是这个,亚洲证券的原股东问题还很混乱,依然纠缠不清。
2003年初,亚洲证券将湖北宜百等6家股东拥有的10924.4万股亚洲证券所有权转让给湖北镇伟房地产开发企业(以下简称湖北镇伟),提出了低补偿对亚洲证券借款的处理方案。 湖北镇伟是亚洲证券的子公司,迄今为止亚洲证券与北京首都旅游集团(以下简称首旅集团)和中国国际旅游信托投资企业(以下简称中旅信托)协商,湖北镇伟重构成从首旅集团到第一大股东,亚洲证券到第二大股东 但是,湖北镇承受了以上的所有权,被资本金不足和亚洲证券的所有权设置等问题所困扰。
老股东的所有权问题有望处理,但柜台债务、顾客保证金的挪用、不良资产、自营损失等一系列问题依然摆在朱洪面前。 这时,已经决定退出的吉可,同样给银河证券带来了不祥之感。 亚洲证券对泰盛企业和吉可为的调查最终转移到了亚洲证券、泰盛企业和“北京企业”三方协议。
标题:【要闻】亚洲证券涉嫌违规炒作股票 数名高管已被羁押
地址:http://www.dfz1.com/dgxw/47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