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61字,读完约2分钟

如果卡没有打开,礼物可能会被扣除,恶意奖品甚至会被银行起诉

信用卡被用来送礼物,第一次刷礼物,以及交换各种奖励积分。然而,如果持卡人仅在收到打开卡的礼物后,才提出在礼物到达后取消卡,他可能会遇到“暗坑”。

奔着礼品办信用卡?打住!

现象:有人在收到礼物后出售卡片

近日,长沙市民胡(音)报道称,一家外资银行的信用卡营销人员来到该单位进行大扫除,称她近期有活动,新卡客户可以在第一年免费获得一个带密码锁的行李箱。胡小姐正在计划一次旅行,她非常兴奋,准备填写申请表。然而,当胡小姐准备提交材料时,她漫不经心地问她能否在拿到盒子后卖掉卡片。营销人员的回答让她退缩了:“礼物的费用可能会在一年的国内销售中退还,这取决于具体条款。”

奔着礼品办信用卡?打住!

胡小姐的经历并非如此。很多人遇到过信用卡营销扫地的情况,给持卡人的礼物也很有吸引力:行李箱、kindle电子书、迷你工具箱、汽车空气体净化器等。为了吸引顾客申请卡,负责打扫大楼的营销人员甚至会主动说:“不用打开卡就可以帮助填写表格。”或者等着收到礼物再把卡卖掉。”然而,许多持卡人在收到礼物后出售卡片的情况并不少见,因为他们不能管理多张卡片。

奔着礼品办信用卡?打住!

提醒:恶意行为或被带上法庭

然而,如胡小姐所述,收到礼物后不打开贺卡就出售贺卡的行为可能会遇到退还礼品费的尴尬。记者查看了胡女士赠送的银行信用卡条款,发现其中有一条详细规定:“如获奖前信用卡账户已被注销,则认为持卡人放弃了礼品;如持卡人在活动期间或领奖后故意或恶意领奖,本行有权取消其领奖资格,并从其信用卡账户中扣除与该奖项等值的金额。”对此,记者咨询了银行信用卡部的工作人员,得知“一年内取消礼金确实需要扣除,但不得扣除。”

奔着礼品办信用卡?打住!

事实上,并不是银行限制持卡人按条款接受礼物的行为。此前,持卡人在出售信用卡时,被银行要求退还350元的礼金,并因使用时间未达到银行要求的24个月期限而告上法庭。该行的声明不乏合理性:处理和销售卡涉及人力资源的使用,频繁处理和销售卡实际上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然而,信用卡专业人士有他们自己的看法:在过去,他们习惯于处理卡和发送礼物;现在,持卡人看礼物和处理卡片。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利与弊,除了卡礼品外,及时的账户变更提醒、有效的信用增、减和单次消费约束对确保信用卡账户的安全性显然更为重要。对此,记者提醒持卡人,养成量入为出的习惯比收到多少礼物更重要。

标题:奔着礼品办信用卡?打住!

地址:http://www.dfz1.com/dgxw/5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