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790字,读完约2分钟

两天前,我假装成一个投资者,突然造访了一家在上海市中心有几家商店的p2b金融机构。当客户经理拉我时,这是一次很好的促销活动,许多内容显然是“捏造的”。为了让我相信这家金融机构背景深厚,绝不是那种可以逃避的机构,请听听这位客户经理是如何介绍机构股东的:

记者扮投资人 买理财产品遇上大忽悠

[录音]”(朱康)它拥有中央银行30%的股份。中央银行?中央银行是指中国人民银行吗?是的,是的,我会给你看的信息。”

你看,这种“近大腿”甚至没有真正区分中央银行机构的性质。后来,我查询阅读了这家理财公司的业务信息,发现它只有国有企业股东的背景。

我想,也许有

除了胡说央行的大虎皮,我还去了金融联盟融资担保网站。看,除了大腿和假腿之外,还有许多种“自制的信用背书”。例如,他是某个协会的副总裁单位和某个系统的发起人,还将主要银行列为合作伙伴。

记者扮投资人 买理财产品遇上大忽悠

但你知道,我经常在采访中听到,许多行业协会,如“副总裁”和“管理单位”,可以用钱买到。当然,这个有一个名为“会员费”的头衔,一年几万,几十万。至于所谓的银行合作伙伴,想想看,哪个融资担保公司没有银行信贷?你能据此把银行作为信用背书吗?事实上,这家担保公司很可能在这些银行有贷款,而银行正在为如何收回贷款和如何处理坏账而头疼。

记者扮投资人 买理财产品遇上大忽悠

除了这两个机构,还有许多类似的奇妙的东西。例如,两天前,平安信托在官方网站上发表声明,称有多家第三方理财公司在平台上出售“平安信托鹏飞享收2号计划”和“平安信托——盘生享收基金信托7号计划”。简而言之,它们是平安信托旗下的两种产品,一点都不安全。平安信托从未出售或准备出售。

记者扮投资人 买理财产品遇上大忽悠

让我们回顾一下这些案例。女士们,先生们,民间金融机构迅速崛起,竞争激烈。此外,这些行业的整体声誉,包括p2p,都不是很好,行业监管还没有最终实施。因此,为了争夺客户,一些平台甚至欺骗客户,他们会夸大其词,这将有助于一些大型机构的“假大腿”。看完本期《财经》,观众应该擦亮眼睛。

标题:记者扮投资人 买理财产品遇上大忽悠

地址:http://www.dfz1.com/dgxw/7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