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23字,读完约3分钟

明朝永乐四年在东莞首次采集珍珠,恰逢永乐五年郑和第二次从广州出航。因此,东莞在郑和下西洋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明清时期,广东商人在中国各地非常活跃,并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作为“广府帮”的一员,东莞商人漂洋过海到国外谋生是很平常的事。郑和下西洋不仅与东莞本地商人有往来,而且他出使的许多东莞官兵最终可能会留在其他国家生活和繁衍。

郑和下西洋在东莞发挥了重要作用

明朝中后期,葡萄牙人和英国人相继登陆广东沿海,曾经是咽喉的东莞边民也是较早接触西方文化的一群人,他们有更多的机会走出虎门,发展成为“竹篙”世界。

郑和下西洋在东莞发挥了重要作用

除了久负盛名的“万向”,东莞商人也有糖,因为东莞所在的珠江三角洲盛产甘蔗,最适合榨糖。广东的糖业商人,包括万商人,历来都有卖糖出海的传统。例如,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从广州经澳门运往印度和欧洲的糖约200~300吨,利润率为100% ~ 150%;运往日本长崎的糖达到210~270吨,利润率为100%~200%。我相信其中一些砂糖来自东莞县,它靠近广州港。

郑和下西洋在东莞发挥了重要作用

清朝时,福建和广东人去南阳成了一种趋势。据暨南大学历史系刘正刚教授等学者考证,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东莞人赴马来西亚槟城从事锡矿开采和橡胶切割。鸦片战争后,国家大开放,东莞移民海外的人数明显增加。据史料记载,由东莞县(今深圳和香港的大部分地区)建立的宝安县,有许多商人外出。

郑和下西洋在东莞发挥了重要作用

例如,1845年,宝安人去加利福尼亚淘金;1850年,宝安人去巴拿马运河做生意;1854年,宝安人去了牙买加,一个加勒比岛国,然后加入了当地的中国会馆。大约在1860年,宝安人不仅出现在苏门答腊北部的亚齐和棉兰,从事种植或销售胡椒,还在西印度群岛的特立尼达和多巴哥以及南美洲的圭亚那从事甘蔗种植。

郑和下西洋在东莞发挥了重要作用

1888年,宝安人陈辅搬到南太平洋法属波利尼西亚的主岛塔希提岛,经营小商品和香草生意;1890年,它们还出现在夏威夷火奴鲁鲁的购物中心。至于日本、越南、柬埔寨等离中国较近的国家,也有许多来自宝安的移民。

郑和下西洋在东莞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海外流浪的东莞人,像大多数生活在国外的中国人一样,非常热衷于参与老乡们的社会组织活动,尤其是当地商人创办的会馆。1874年,广州府所属的南海、番禺、顺德、象山、东莞等地的侨民在缅甸建立了五邑会馆。19世纪下半叶,广东人在美国旧金山建立了六个会馆。其中,洋河堂由香山和东莞侨民共同建造,仁和堂由新安(宝安)和桂山(惠阳)的人共同建造。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东莞人还建立了东安会所,遍布新加坡、吉隆坡、槟城、芙蓉等重要城市。

标题:郑和下西洋在东莞发挥了重要作用

地址:http://www.dfz1.com/dgxw/1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