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57字,读完约4分钟
卫生和计划生育局昨天报告说,到目前为止,东莞今年的登革热病例比去年同期减少了93%。
登革热是由伊蚊叮咬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俗称“花斑”),也是东莞市需要预防和控制的重点传染病。每年7月至10月是登革热的高发时期,然后疫情会逐渐稳定下来。往年11月以后,随着气温的下降,蚊子会明显减少。然而,今年由于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目前的温度仍然适合蚊子的生存和繁殖。最近,在一些城镇和街道出现了可疑的登革热病例,但症状很轻微,已经得到有效治疗。
东莞登革热高危点“封顶”
记者了解到,为加强登革热媒介伊蚊幼虫密度监测点,省疾控中心已在全省部署2000多个蚊媒监测点,对当地登革热风险进行监测。监测点一般依靠两个指标显示的蚊密度来确定风险等级:布列塔尼指数或蚊卵吸引指数,两个指标均在5以下,属于安全范围;如果指数高于5,则属于低密度,具有传播风险;如果高于10,属于中等密度,有暴发风险;如果高于20,则意味着一旦输入了外部病例,就可能在该地区引起登革热流行。
最新监测结果显示,2311个监测点中有1059个符合防控要求,占45.8%;蚊媒低密度点591个,占25.6%;蚊媒密度为436点,占18.9%。蚊媒密度高的点有225个,占9.7%。
记者发现,在225个蚊媒高密度监测点中,东莞没有城镇和街道,此前监测中登革热传播风险较高的大岭山、塘厦、石碣和沙田四个城镇和街道均已“脱帽”。
东莞70%的监测点符合防控要求
根据省卫生计生委公布的监测结果,东莞101个监测点中,71个监测点的蚊密度符合防控要求,比例高达70%,15个监测点属于蚊媒低密度状态,15个监测点属于蚊媒中密度状态。
如何预防:清晨和黄昏是斑点蚊子活动的高峰期
众所周知,登革热是一种由伊蚊叮咬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它只能通过蚊虫叮咬传播,不会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也不会通过空气体或接触传播。主要症状是发烧、剧烈头痛、眼眶痛、肌肉痛、关节痛和皮疹。绝大多数病人病情轻微,但少数病人情况危急,这可能危及他们的生命。
那么,斑点蚊子的生活习惯和活动是什么?
据东莞市疾控中心的专家介绍,我市常见的蚊虫有三种:库蚊、伊蚊和按蚊,而白纹伊蚊只是白纹伊蚊的一种。斑点蚊子是以其脚、腹部和胸部的白色斑点命名的。
斑点蚊的发育过程包括四个阶段:卵、幼虫、蛹和成蚊。前三个阶段生活在水中,而成年蚊子生活在陆地上。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卵期为1~2天,幼虫期为5~7天,蛹期为2~3天。
斑点蚊的主要产卵地是小型死水,如壶、罐、罐、池、水生植物盆景、常绿植物、丰富的竹子、树洞、竹头、轮胎等。成年蚊子主要栖息在黑暗和隐蔽的地方,如坦克的内壁、轮胎和附近的草地和灌木丛,空房间。
成年蚊子主要在白天咬人和吸血。早上和晚上有两个活动高峰。活动范围一般在50~100米范围内,靠近它吸血、栖息和产卵的地方。
清除滋生地是防止蚊子的主要措施
那么,如何预防和控制斑点蚊子呢?第一步是清理繁殖地,翻罐倒罐,清除闲置和无用的积水,包括废容器、绿化带和卫生死角的塑料薄膜、一次性塑料容器等。暂时不用的容器应一个一个翻过来倒放。储水罐等饮用水容器应密封严密,每5 ~ 7天换水一次。假山池等。不能定期换水的,可以放养食蚊鱼等。培育水生植物如常绿和丰富的竹子的花瓶应每5 ~ 7天更换一次。换水时,应清洗植物的根部,并彻底清洗容器内壁。
第二,杀死成年蚊子。室内可使用高效低毒的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如氯菊酯和醚菊酯。杀虫剂如敌敌畏、杀螟硫磷、倍硫磷、马拉硫磷和磷酸甲基嘧啶可在室外使用。农药应根据产品规格稀释几次。一般每天早上7~10点和下午4~7点喷洒。室内喷涂主要针对空房间,室外喷涂主要针对绿化带。
如果人们对预防登革热有疑问,可以拨打市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热线22625392。
标题:与去年相比,东莞今年的登革热病例数减少了93%
地址:http://www.dfz1.com/dgxw/20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