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00字,读完约2分钟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银行的“存款缺失”对社会产生了不良影响。银行的保证金有什么问题?谁应对“存款丢失”事件负责?

一般意义上的居民储蓄存款是存款人存入银行的货币资金,按期限可分为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如果储户在银行柜台存款,银行必须提供正式文件,并严格执行央行公布的利率标准。从近年来各地发生的所谓“存款”失踪事件,经记者整理,储户被各种“高利润”的手段引诱上钩。

到底哪些“存款”失踪了?

-"贴现利息",以节省资金和窃取资金。最近,在中国工商银行石家庄建华支行部分客户资金丢失的情况下(报价601398,咨询),犯罪分子承诺给客户8%-10%的存款折扣。

到底哪些“存款”失踪了?

-财务管理变成了“飞行指令”。社会人员与银行“内鬼”勾结,销售非银行独立发行和销售的理财产品,产品无法按时支付,甚至造成本金损失。2014年,广东两家私募股权基金在一些银行筹集资金,并承诺向投资者支付6.5%-14%的年化收益,涉及金额超过7亿元人民币。

到底哪些“存款”失踪了?

-通过银行场所非法集资。今年5月,中国银行杭州春情支行发生存款欺诈事件(报价:601988),100多名储户将银行卡和密码交给一名冒充“客户经理”的前银行职员,换取一份伪造银行抬头和印章的承诺书,被骗存款1亿多元。

到底哪些“存款”失踪了?

“没有银行‘幽灵’,这种情况不可能发生;没有轻信,这种情况不会发生。”在分析许多“存款”失踪案件时,相关专家认为责任是多方面的。

在银行方面,存款的消失暴露了银行内部控制管理的漏洞,以及银行经营环境和人事管理的疏漏。

在贷存比评估等监管指标的要求下,银行往往以“贴现利息”的方式吸收存款,给人以“高利率储蓄”的印象,这让很多存款人放松了警惕。“此外,储户的存款是通过柜台转移走的。无论是临时工还是正式工人,银行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郭华认为。

到底哪些“存款”失踪了?

“银行必须加强内部风险控制,完善制度,保护储户利益不受侵犯,而不是推卸责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赵锡军说。

除了加强对银行的“封堵”,储户还必须明白哪些钱是“安全的”,哪些是“有风险的”。对存款人而言,存款缺失的频繁发生,说明存款人面临“高利率”的诱惑,头脑发热,缺乏理性。

到底哪些“存款”失踪了?

(据新华社北京5月25日电记者和王)(来源:人民日报)

标题:到底哪些“存款”失踪了?

地址:http://www.dfz1.com/dgxw/65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