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86字,读完约5分钟
买中式房子时,从写名字开始,首付、贷款、还款、出售和继承都有财务管理书。这篇文章向你解释了在房地产许可证上写孩子的名字可能不好。
首先,孩子们在独立买房时可能会支付更多的首付。如果孩子和父母没有共同的财产,即孩子的名字不在父母的财产证明上,那么当孩子成年后购买第一套房时,他/她将根据政策支付30%的首付,并享受第一次优惠按揭利率。如果在实行限购政策之前,一个孩子与其父母分享的房产不超过两处,并且当他是未成年人时,根据该政策,他成年后可以独立购买一套房子。一些银行规定,该套房的贷款利率可以享受第一套房的优惠,但首付款按照第二套房的标准可能是70%。
第二:孩子在婚后购买第二套家庭套房时可能要缴纳财产税。例如,当一个孩子是未成年人时,他和他的父母有两处房产,每处占地90平方米。如果财产的份额没有事先约定,默认为每人三分之一的份额,即孩子已经拥有60平方米的财产。作为成年人,孩子们以自己的名义购买第一套100平方米的套房。根据政策,不管第一套房有多大,都不会征收房产税。当孩子婚后想购买第二套家庭套房时,假设建筑面积为120平方米,孩子名下的房产总建筑面积将达到280平方米。扣除一个三口之家180平方米的免税面积后,还有100平方米要缴纳房产税,其中60平方米是父母出于对未成年子女的爱在房产证上加上孩子的名字。
第三:如果孩子婚后发生意外,配偶有权在婚前继承财产。如果一个孩子在结婚后不幸去世,他的配偶、孩子和父母是第一继承人,并有权继承死者的所有财产,包括婚前财产。这意味着,如果孩子在未成年时与父母分享财产,孩子名下的财产也将被分割并作为遗产继承。作为父母,白发人给黑发人带来了深深的痛苦,现在他们住在自己的房子里,那么他们的晚年呢?
有什么解决办法吗?房地产和法律专家建议:第一,可以公证,同意子女未成年时与父母分享房地产,其权益在父母去世前属于父母。第二,直接去房地产交易中心改变房地产份额,减少孩子名下的房地产份额,这可以改变到至少1%。这样,即使孩子成年后以自己的名义购买的财产超过了标准,至少与父母分享的财产的税额将是极其有限的。
你越富有,借的就越多
大多数人买房的想法是:抵押贷款越少越好。如果你有钱,你可以提前还贷。为银行赚取利息是不经济的。事实上,在目前的市场形势下,这样的想法是不经济的。建议采取这样一种策略:贷款越多越好,期限越长越好。你自己的钱,去做投资和财务管理。
让我们计算一下买房的费用。房价为350万元,首付款30%为105万元,贷款245万元。贷款期限为30年。为便于计算,假设这对年轻夫妇都从事商业贷款,采用等额还款方式。按5年以上6.55%的基准贷款利率计算,每月还款额为15566元,30年总利息为315万元。一次性付款确实节省了这笔巨额利息。但如果他们首付105万元,他们将投资剩下的245万元。事实上,这对夫妇也可以申请公积金贷款。五年期贷款利率为4.5%,每月实际贷款本息不超过15500元。
有人曾经计算过,30年后1万元现在只相当于573元。即使通胀以这种方式吞噬财富,30年后的2200万元相当于现在的126万元,这对年轻夫妇过上滋润的退休生活应该很有帮助。但是如果你买了一套完整的房子,你就不能谈论它。
有些人可能认为这种一厢情愿的想法是一个巨大的成功,但在长达30年的时间里,如果投资收益没有理想的那么高呢?很简单,只要投资收益超过抵押贷款利率,它就是赚来的。当投资收益低于抵押贷款利率时,提前偿还贷款为时不晚。
普通人应该可以从银行借很多钱,而且利率应该贴现,也就是按揭,所以他们应该好好利用这个机会来管理自己的财务。
当本金和相等的金额相等时,利息差额就大了
对于热衷于储蓄利息的购房者来说,选择正确的还贷方式可以节省6位数的利息。
所谓等额本息法,即每月归还的本金逐月增加,利息逐月减少,每月还款额不变,还款压力均衡。这种还贷方式适合那些低收入和前期资金紧张的人。
所谓平均资本法,即每月归还的本金相同,利息逐月减少,每月还款额先高后低,逐月减少。这种还贷方式适合于目前收入较高、预期未来收入大幅增加或准备提前还贷的人。
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会选择提前还贷,其中有些是不划算的,例如,那些用平均资本法偿还贷款的人。因为平均资本将贷款总额平均分成成本,并根据剩余本金计算还款利息。也就是说,这种还款方式越晚,剩下的本金越少,产生的利息就越少。当还款期限超过1/3时,借款人已经支付了近一半的利息,如果选择提前还款,他将支付更多的本金,这不能有效节省利息支出。同样,如果还款已经达到中期,使用等额本息还款法的买家也不需要提前还款。因为以后归还的本金和利息越多,支付的利息就越少。还款将在还款的中后期提前进行。对于那些偿还贷款的人来说,大部分的利息将被支付,只有本金将被提前支付,而没有储蓄利息。
标题:房产证写子女名字酿大错!
地址:http://www.dfz1.com/dgxw/7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