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48字,读完约4分钟

接近年底时,“圈钱”和“逃跑”等事件发生率很高。日前,国务院办公厅下发文件,要求加强对金融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为什么有些“老陷阱”总是有人“买单”?在这个投资理财人人共享的时代,如何让人们不悲伤、不赔钱,需要监管者多操心,金融机构多关注,投资者多关注。

老掉牙的理财骗术屡屡得手 看哪些人容易中招

为什么旧的“欺骗”仍然影响着社会?

互助模式,月利率30%?最近,一个名为“mmm”的金融互助团体吸引了许多操作简单、回报高的人。然而,这种仅仅依靠线下发展来维持运营的模式,在国外已经被欺骗了很多年,但在“搬来中国”后仍然“流行”。事实上,无论是金融传销、非法“原股”、存款证变成保单、金融“飞单”,这些金融“欺诈”部门都曾多次被媒体提醒和曝光,但为何仍能成功?

老掉牙的理财骗术屡屡得手 看哪些人容易中招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表示,在银行存款利率越来越低的背景下,人们关注高回报、追求财富保值增值是可以理解的,但这也给了犯罪分子一个机会,以比银行高出数倍的利率吸引投资者。

老掉牙的理财骗术屡屡得手 看哪些人容易中招

与此同时,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催生了大量的金融需求,大量新的金融机构和创新的金融产品应运而生,令投资者眼花缭乱。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财富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王表示:“许多骗子对‘资本运作’守口如瓶,这让投资者感到‘高深莫测’,他们在投资时不知所措。一些金融产品规格过于复杂,普通投资者难以理解,基本上依赖销售人员的介绍和推荐。”

老掉牙的理财骗术屡屡得手 看哪些人容易中招

此外,监管和法规还不完善。p2p的管理规则已经很久没有出台了,空在本地的股票交易市场也有监管。注册在0元人民币的投资公司在骗钱时会“逃跑”...许多因素给了这些骗子一个机会。

老掉牙的理财骗术屡屡得手 看哪些人容易中招

谁容易被招募?

说谎者也有“眼睛”。记者梳理了一些投资和财务管理案例,发现有几种人被集中“招募”。

缺乏金融知识的老年人。6月,广州越秀区法院审理了两起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涉案金额超过2亿元,受害者多为老年人。老年人已经存了一些钱,但是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缺乏金融知识,并且他们获得信息的渠道相对封闭,这使得他们容易信任他人。

老掉牙的理财骗术屡屡得手 看哪些人容易中招

喜欢贪婪和廉价的人。一些金融投资公司的门面是“高的”,但金融服务是“接地的”。他们经常在超市门口摆摊,根据顾客不同的投资金额,赠送粮食、油、水壶、毛毯等“小礼物”,利用一些投资者贪小便宜的心理,引诱他们上钩。

老掉牙的理财骗术屡屡得手 看哪些人容易中招

“当你看到一份工作时,要迎头赶上”,一个对风险认识不足的人。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室主任曾刚认为,面对复杂的金融产品,一些投资者盲目追求高回报,对风险判断不足。“投资者应该根据自己的个人财务管理水平进行投资。首先,他们应该注意投资的安全性,其次才是回报率。”曾刚提醒道。

老掉牙的理财骗术屡屡得手 看哪些人容易中招

幸运的人。像“金融互助社区”这样的骗局早已“臭名昭著”。一些投资者可能明白这是一个“庞氏骗局”,但他们仍然很幸运。只要他们不是“最后一根棍子”,他们就可能“一夜暴富”,所以他们尽力“缓冲”。

老掉牙的理财骗术屡屡得手 看哪些人容易中招

多方“心”使得“欺骗”无处可见

一旦“骗局”被揭露,就很难挽回,骗子会抓住钱,投资者会失去他们所有的钱。因此,当人们投资于财务管理时,如何保持钱袋,保持和增加价值,真的需要学习更多的东西,睁大他们的眼睛。

老掉牙的理财骗术屡屡得手 看哪些人容易中招

然而,面对当前投资理财市场的混乱局面,业内人士也忧心忡忡。“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指南已经存在,但行业规则已经被推迟,犯罪分子仍有机会利用它。”在线金融平台网立宝董事长赵润龙表示。

老掉牙的理财骗术屡屡得手 看哪些人容易中招

“无论是谁批准和监管,都不能等到风险敞口开始弥补。”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亮(报价601988,买入)(601988,分享)认为,随着大量金融产品的跨境整合,金融机构混业经营逐渐超出分业监管的范围,对现有金融监管体系构成挑战。监管必须与时俱进,完善协调机制,减少交叉。

老掉牙的理财骗术屡屡得手 看哪些人容易中招

“目前,中国在金融领域还没有专门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的法律法规,有必要加快制定。”中国政法大学金融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爱军说。

1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指导意见》,提出研究探索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专项立法。

李爱军表示,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应体现在实际操作层面,广泛开展金融消费者教育,培养消费者基本的金融知识和正确的理财观念。“也要打破投资理财市场普遍存在的‘刚性赎回’,让投资者增强防范意识,更加关注理财产品风险的变化,合理配置资金。收入和风险之间的真正联系是对金融消费者最直观的教育。”

标题:老掉牙的理财骗术屡屡得手 看哪些人容易中招

地址:http://www.dfz1.com/dgxw/74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