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79字,读完约3分钟

昨天,医务人员在医院里拍了照片。(记者王照片)

这家人的三代人都在“红楼诊所”工作,这个诊所被同事们戏称为“红色三代”。

像往常一样,每个星期四,昨天一大早,70岁的小儿科医生刘月梅去了市人民医院的红楼门诊,但这一天,她心里百感交集,这一天是她最后一次去红楼门诊——后天(11月1日)就要打烊了。

承载几代东莞人记忆的“红楼诊所”的不朽,只是生活方式的改变

关闭红楼诊所的通知已经贴了一个多星期了。刘月梅向“老熟人”一一解释说,她将来可以去第一诊所。

刘月梅已经在这里工作了43年。像她一样,她也是一群“老熟人”。“他们中的许多人在我小时候来看过我,后来带着我的儿子甚至孙子来找我。即使我没有找我,那也是几十年了。我一直在红楼看医生。”

承载几代东莞人记忆的“红楼诊所”的不朽,只是生活方式的改变

“去红楼看病”已经成为东莞几代人的口头禅。莞城沙堤塘市人民医院的老院被称为“红楼”,承载着东莞人民100多年的集体记忆。即使医院在2011年搬到了万江的新医院区,红楼诊所仍然保留了下来。然而,这一次,红楼诊所真的要“告别”了,包括红楼诊所在内的这个老医院区又要被拆除了。

承载几代东莞人记忆的“红楼诊所”的不朽,只是生活方式的改变

“去红楼看病”已经说了一百年了

昨天早上9点,人们在市人民医院的红楼诊所进进出出,头顶的吊扇吱吱作响。除了大门口贴着的关于关闭东莞人民医院红楼诊所的红色告示,医生、护士和病人在和平日没有什么不同:登记、等候、探视、付费、吃药和打针...事实上,每个人的内心都混合着不同的味道。

承载几代东莞人记忆的“红楼诊所”的不朽,只是生活方式的改变

这份通知是上周三贴在门诊大楼和公共汽车站前面的,这让许多来看医生的病人感到心里咯噔一下。“这是我们最后一次来这里吃药。我们为什么要停止业务?”昨天早上,来自东城利川的68岁的张伟陪妻子去看医生。看到通知后,他无法接受。“几十年来,我一直在这座红色建筑里看医生,医生们都很熟悉。我从家里走了大约十分钟。”

承载几代东莞人记忆的“红楼诊所”的不朽,只是生活方式的改变

儿科专家刘月梅说,许多老东莞人习惯在红楼看病。最近几天,许多熟悉的病人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停止营业”和“我在哪里可以找到你去看医生”。

承载几代东莞人记忆的“红楼诊所”的不朽,只是生活方式的改变

的确,市人民医院的红楼校园承载着几代东莞人的记忆,“去红楼看病”已经成为东莞人的口头禅和情结。

市人民医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88年。一位名叫铁的德国牧师在关城文顺坊仁和巷创办了“中国基督教礼贤普济医院”。1901年,普济医院搬到这里,新建医院区的几栋建筑都是红墙绿瓦。“红楼”有了它的名字,然后在几次合并后被重新命名。1985年,它正式成为东莞人民医院。在此期间,这些“红色建筑”也经历了几次拆除和建设。现已被门诊楼、内科楼、外科楼、康复楼、行政楼、普济楼、同济楼等现代化建筑所取代。然而,人们对“红楼”的昵称至今未变,甚至与人民医院相比,人们更喜欢称它为“红楼”。

承载几代东莞人记忆的“红楼诊所”的不朽,只是生活方式的改变

这家有127年历史的医院是东莞许多家庭世代繁衍的地方。舒叔叔1943年出生在这里,他在红楼诊所旁边开了一家实多店。当时,他也是一家德国教会医院。“德国医生接生婴儿,免费接生婴儿,并教我母亲如何喂养新生儿。我们村里很多人都出生在这里。”后来,舒淇的儿孙在红楼出生。

承载几代东莞人记忆的“红楼诊所”的不朽,只是生活方式的改变

自从张伟记起来后,他一直在红楼看医生。后来,他的儿子和孙子出生了,并在这里看了医生。“他们下班后搬到了程楠东城,他们习惯了回这里看病。”

承载几代东莞人记忆的“红楼诊所”的不朽,只是生活方式的改变

2011年5月,市人民医院从这里迁至万江新医院后,考虑到每个人的“红楼情结”和老城区的医疗需求,红楼门诊仍在使用,普济大厦保留了肝病中心、感染科、放疗科等科室,主要治疗住院患者,成为市人民医院红楼校区。

标题:承载几代东莞人记忆的“红楼诊所”的不朽,只是生活方式的改变

地址:http://www.dfz1.com/dgxw/2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