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54字,读完约3分钟

最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正在审议《食品安全法》的修订草案,舌尖上的安全问题再次引起人们的注意。2011年至2013年,《东莞市餐饮环节食物中毒事故报告》显示,东莞市食物中毒人数逐年上升,东莞市中毒事件的监管压力很大。

东莞的食物中毒人数逐年增加。去年,132人被“吃坏”

海鲜泡菜很容易让人失望

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告诉南方记者,东莞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水多,天气湿热,最适合细菌生长繁殖。因此,一旦食物储存和加工不当,就容易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此外,东莞地处沿海,海产品较多,当地居民喜欢吃生鱼,这在生产过程中容易造成交叉污染,或者为了达到良好的口感,海鲜在烹饪前就已经煮熟,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是由于人口流动频繁、部分流动人口的疾病预防意识较低、每隔一餐前的剩菜加热不足以及生熟食品操作过程中的交叉污染造成的。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主要来自海鲜和高盐腌制食品,如泡菜和熏肉。

东莞的食物中毒人数逐年增加。去年,132人被“吃坏”

给动物和植物下毒时要小心

2013年,食物中毒也呈现出新的趋势,即“有毒动植物引起的食物中毒”。根据东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统计,去年由有毒动植物引起的食物中毒数量比2012年增加了两起,原因是扁豆和青豆加工不当以及食用河豚鱼(黄鱼)肝脏。东莞人总是敢死吃河豚。2013年9月,一些美食家对早期使用者失去了知觉。沙田海岸的海鲜档被吊销《饮食服务牌照》,并首次对五年内不能从事饮食服务的饮食业主处以罚款。今年3月16日,住在东莞谢岗五星村的刘带着一对孩子去山采了十几个野蘑菇来做饭。结果,一个三口之家在严重中毒后死亡。

东莞的食物中毒人数逐年增加。去年,132人被“吃坏”

[解释]

副溶血弧菌

检测率最高

细菌性食物中毒是东莞食物中毒事故的主要类型。据东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细菌性中毒的直接原因是“由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如副溶血性弧菌)”。事实上,副溶血性弧菌并不是细菌中毒的唯一“大杀手”。记者了解到,东莞市疾控中心5年来共检测分析了62例细菌性食物中毒病例,发现致病菌为副溶血性弧菌、志贺氏菌、沙门氏菌、蜡样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最高,志贺氏菌检出率最低。

东莞的食物中毒人数逐年增加。去年,132人被“吃坏”

[提示]

如何杀死副溶血性弧菌

据报道,副溶血性弧菌可以在破布和砧板上存活一个多月。然而,该菌株对酸敏感,可以在普通醋中杀死5分钟。对热的抵抗力也很弱,沸水可以杀死它。因此,当人们吃海鲜时,他们不应该贪吃,而是必须彻底煮熟。

东莞的食物中毒人数逐年增加。去年,132人被“吃坏”

99%的中毒者在食堂里吃得很差

去年,企业食堂食物中毒人数占东莞食物中毒总人数的99%。2013年6月,东莞徐富士员工食堂的中毒事件甚至成为百度百科的独家条目。根据东莞市食品安全办公室的报告,徐福记中毒事件的罪魁祸首是食堂的冰箱不够用,而鸡蛋炒饭在夏季存放不当,这是一起由肠炎沙门氏菌引起的集体食物中毒事件。

东莞的食物中毒人数逐年增加。去年,132人被“吃坏”

参考:2013年《国际医疗卫生先驱报》及2008-2012年东莞市细菌性食物中毒检测结果分析

标题:东莞的食物中毒人数逐年增加。去年,132人被“吃坏”

地址:http://www.dfz1.com/dgxw/4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