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87字,读完约4分钟
根据省国土资源厅昨日发布的数据,东莞的城市发展强度达到45%,位居全省第二,仅次于深圳,远远超过30%的生态宜居警戒线。南方记者了解到,早在2010年底,东莞的发展强度达到43%,是香港的两倍。一些专家认为,这种过度开发不仅影响了生态,也影响了东莞的发展潜力。目前,东莞许多城镇和街道没有土地,严重制约了优质工程的落地。
发展强度在不到四年的时间里增加了两个百分点
广东省国土资源厅昨日对媒体表示,一些地方政府仍然存在重经济、轻环境的观念,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没有根本改变,城市发展盲目追求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张。珠江三角洲大部分城市发展强度大,深圳(47%)、东莞(45%)、中山(36.5%)和佛山(32.4%)超过生态宜居警戒线,珠海(27.7%)和广州(23.6%)位于生态宜居线和警戒线之间。
这里所谓的城市发展强度是指“土地发展强度”,即一个地区的建设用地占该地区总土地面积的比例。省国土资源厅总工程师杨林安曾这样解释:“接近50%的发展强度是什么概念?换句话说,在深圳,每2平方米就有1平方米是水泥地。按照国际标准,如果开发强度超过30%,就不适合居住。”
据了解,东莞的经济发展程度远远高于香港,其土地开发强度仅为19%,而东莞的开发强度已经超过香港两倍。东莞市政府在过去两年中一直关注着东莞土地开发强度高的问题。到2010年底,全市土地开发强度超过43%,接近50%的界限。从2010年底至今,东莞的土地开发强度在不到4年的时间里提高了2个百分点。根据东莞市国土资源局2012年披露的信息,当时十多个乡镇和街道的开发强度超过50%。
许多城镇和街道的缺乏影响了发展潜力
过度的土地开发严重制约了东莞的经济发展。与东莞的土地开发强度相比,广东省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山大学教授袁奇峰更关注东莞的土地利用率。他在昨天的一次采访中说,“东莞的低效土地太多,就是土地产出率太低,集约化程度不高。其中,塘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现在,没有多少土地可供塘厦移除一些林地。东莞仍有许多城镇和街道没有土地。”他认为,这种“无地可用”的局面无疑影响了东莞的发展潜力。
发展受到土地瓶颈的制约,主要表现在土地资源短缺,导致优质工程失败。对此,东莞已经尝到了苦果。最典型的例子是,东莞曾有机会在2010年赢得一汽-大众项目,但最终输给了兄弟城市佛山,原因是缺少为该项目提供土地的毗连地块。
[扩展]
振兴现有土地
至于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袁奇峰说:“现在全省正在大力推进‘三旧改造’,振兴土地资源。我认为这是解决当前问题的正确方法和最佳途径。”
据了解,东莞市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土地的整体规划和三旧建筑的改造,并为振兴现有土地做出了巨大努力。目前,东莞三旧改造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审批难。在今年的两届会议上,来自基层社区的NPC代表反映了这一问题。一些开发商还报告说,这三个旧的改造项目是提交审批和建设,程序复杂,进展缓慢。
根据国土资源部的规划,今年东莞将力争整合20多万亩土地,总面积3万亩,出台政策规范盘活现有建设用地,引导城镇和村庄加大盘活现有建设用地的力度。
不安全区:有24个城镇和街道,其中极不安全区包括马荣、红梅、长安、中堂、关城、虎门等13个城镇。特点:经济发达,人口多,能耗大。
安全区:清溪镇、茶山镇、黄江镇和万江区。特点:土地面积大,人均生态承载力强。
安全区域:樟木头镇、东坑镇、七石镇和石牌镇。特点:生态用地面积大,有生态盈余,但属于生态脆弱区。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张、严,调查分析东莞市土地生态安全空的差异,并于去年发表相关论文)
标题:东莞的城市发展强度是全省第二高,高达45%,仅次于深圳
地址:http://www.dfz1.com/dgxw/5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