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803字,读完约7分钟
网上的婚姻信息是虚假的,这延误了职场的晋升;如果你预约了出租车,你就不能租房子...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小事”可能会给那些由于信用信息系统的完善而失去信任的人带来很大的“麻烦”。
根据央行近日发布的通知,八家民间征信机构正在筹备个人征信业务。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是和谐社会的纽带。通过信用信息大数据的收集和应用,可以清晰地看到构建社会信用体系、促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的数字化路径。信用报告的时代即将到来,我们准备好了吗?
市场“打开了大门”:信用报告的一小步,诚信的一大步
根据央行的通知,包括中智城、中信和拉卡拉在内的八家机构将成为中国首批私人个人征信机构。“个人信用信息市场的开放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为13亿人开启了公平享受信用、为个人带来价值的大门。”中智诚郑新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伟说:“建立一个可信的社会需要一个以市场为导向的信用报告机构的帮助。”
八大机构之一的腾讯告诉记者,其互联网信用调查的大数据主要包括超过8亿qq用户和超过4亿微信用户的在线、财产、消费和社会状况。通过收集和处理相关数据,它制作了一个基本的“肖像”,给用户的信用评分,然后向没有信用记录的人提供信用报告。
“央行在个人信用信息中加入了互联网因素,将信用信息的范围从信用领域扩大到社会领域,这将有助于建立和完善覆盖所有成员的信用体系。”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吴敬梅说。
当人们抱怨社会诚信缺失时,信用制度是实现社会诚信最有力、最现实的约束和激励机制。“信用相当于你的‘名片’或‘第二张身份证’。”芝麻信贷的首席数据科学家于吴洁说。
根据国家规定,公众可以一年两次免费从个人征信机构获得个人信用报告。上海市信用局局长刘小英表示,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守信用、惩罚失信”,认识到良好信用记录的重要性,客观上提高了社会信用状况。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由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李稻葵领导的研究小组估计,2012年,央行信贷信息系统的存在仅推动gdp增长约0.33个百分点。“这只是促进信用的部分。如果它延伸到广泛的社会管理成本,信用报告的贡献将难以估计。”
当务之急是:“做一个大蛋糕”而不是“分蛋糕”
发达国家在个人信用报告方面有着数百年的发展经验,但在中国仍处于起步阶段。在备受期待的同时,中国征信业的发展也面临许多困难。“目前最大的问题是信息‘孤岛’。互联网公司、银行和其他部门之间不共享信息,特别是政府部门有大量数据没有披露。”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王伟直言不讳。
虽然中央银行的信用信息系统已经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信用信息数据库,其中包含了8.6亿个人、近2000万企业和其他组织的金融信用数据,但与个人信用密切相关的大部分司法信息、社会行为记录和公共支付记录都没有包括在内。私营商业信用报告机构发展缓慢,收集的信息严重不足。
据记者从八家候选民营征信机构了解到的情况,除了开业十多年的中国征信和鹏远征信外,其他六家征信业务刚刚起步。特别是,这八家机构的数据来源相对封闭,没有连接到央行的信贷信息系统,从银行获得的核心数据相对较少。
深圳前海信用信息中心总经理邱含表示:“只有形成一个全覆盖的信用信息系统,我们才能在一个可信的社会中发挥作用。”余吴洁还说:“数据只有在共享和流动的情况下才有价值。”
为了使信用信息系统真正发挥“失信者难迁,守信者处处受益”的约束和激励功能,有必要建立统一的代码和全覆盖的信用信息记录。
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经济司发布的信息,根据国务院的部署,公安部率先提出了基于身份证号码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方案;到2017年,基本建成全国统一的信用信息平台,收集金融、工商登记、纳税、社保、交通违规等信用信息,覆盖所有信用主体。
但是,征信机构之间,特别是民间征信机构与政府信用信息系统之间的交流和共享仍然存在许多困难。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不同部门、地区和行业之间的信息不仅相互分离,而且有些数据甚至不知道从哪里找到,如逃票记录、业务违约信息、投标违规记录等。“作为一个民营企业,我非常渴望政府行政部门向合格的企业公开信息和数据。”花岛信贷局局长冯军提出上诉。
浙江工商大学教授陈寿灿表示,政府信息应该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除外。这需要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为信用调查建立一个相对完整的大数据基础。
最令人担忧的是:个人隐私会被随意买卖吗?
打开个人信用信息市场的大门意义深远,但目前公众最关心的问题实际上是如何保护个人隐私。一些网站去年进行了个人信用调查,超过70%的用户对个人信息泄露表示担忧。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广泛使用,如果我们让信息收集和共享,我们将处于‘裸’状态。”深圳社会科学院政法研究所所长李朝晖建议,信用信息的内容应严格限于影响个人信用的内容。
据接近央行的相关人士透露,央行给了8家私人信贷报告机构6个月的准备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实地调查过程中,发现该制度背景下的内部控制制度、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机制存在一些问题。
“我们已经就个人隐私问题咨询了律师。由于缺乏专门的法律,这一灰色地带存在许多隐患,如果不小心,可能会“踩雷”华道信用信息的负责人冯军承认,公司将避免直接接触源数据,只有在合作伙伴“脱敏”后才会分析数据。
国家发改委财政司司长田锦尘指出,信用信息的使用必须以法律法规为依据。只有可以收集的才能收集,可以查询的才能查询。一些信用信息只能由一些授权单位或机构收集。
但是,在我国现有的法律框架中,没有关于社会信用和隐私保护的具体而详细的法律,只有《信用信息产业管理条例》和《信用信息机构管理办法》。根据规定,个人信息的收集应经信息主体本人批准。向征信机构提供个人不良信息,应当事先告知信息主体。然而,在现实中,这些规定往往得不到执行。对于泄露公民信息应承担何种责任,没有具体规定。
缺乏法律保护导致数据的私人交易。上海潘阳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刘春泉建议,当务之急是明确侵犯隐私权的民事责任。
私人征信机构的进入,尤其是那些有电子商务背景的,引起了公众对不当利用个人信息牟利的关注。李朝晖认为,在不触及个人敏感信息的前提下,各方通过大数据分析实施营销可能是可以接受的。但是最好的机构会得到“不完整的谜题”,这些谜题可以在他们自己的范围内使用。
智者借别人的错误来纠正自己的错误。美国有17部关于个人信用报告的法律,其中《公平信用报告法》影响最大。“关键是在目的、知识和授权上达成一致,这样隐私就可以有一个‘防火墙’。”吴敬梅教授强调。
记者了解到,有关部门正在推进社会信用立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中央银行联合制定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三年重点任务》从立法、管理和行业自律三个方面对保护个人信息和加强信用体系建设作出了安排。
社会诚信的形成不会在一夜之间发生。然而,随着信用信息系统作为一种强有力的约束和激励工具,一个可信的社会的建设已经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
标题:民营征信来了 谁有资格给我的诚信“打分”
地址:http://www.dfz1.com/dgxw/5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