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494字,读完约9分钟
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课题组
2013年,中国经济增长7.7%,消费价格指数增长2 .6%,生产者价格指数下降1.9%。虽然经济增速与2012年持平,但制造业投资和工业增加值增速继续放缓,公共财政收支增速大幅回落。公共财政实际收入增长率自1997年以来首次低于经济增长率;欧美经济复苏进程缓慢,人民币持续升值,国内工资水平上升,导致中国对外贸易增长乏力;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增速明显放缓,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因政府限制“三公”支出等措施的影响而进一步降低。
2014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将降至7.62%
2014年,预计外部市场将继续复苏。但是,国内产能过剩问题将继续抑制实体经济的投资增长,地方政府债务偿还压力的增加也将制约政府投资的扩大;同时,全面深化改革带来的新旧机制的转换,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基于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的预测结果显示,2014年中国gdp增长率将继续下降,略降至7.62%,比2013年下降0.08个百分点;2015年,经济增长率预计将升至7.79%。据估计,2014年全年的经济趋势是:第一季度经济增长率将降至7.46%;此后,出口增速回升,稳定增长的政策效应释放,二季度经济增速可能升至全年最高7.76%;那么第四季度的经济增长率将降至7.70%。
预计2014年中国通胀水平将保持基本稳定。Cpi将增长2.82%,比上年增长0 .20个百分点;到2015年,预计消费物价指数将略微上升至2 .92%。生产者价格指数(p p i)将在未来两年继续下降,但下降幅度预计将逐渐缩小。预计2014年的市盈率为-0 .88%,2015年可能进一步收窄至-0 .55%。
2014年,以美元和现价计算的出口总值预计增长9.66%,比上年增长1.57个百分点;进口总额增速可能升至8.28%,比上年提高1.06个百分点;贸易顺差将进一步缩小。受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的影响,城市固定资产投资按现价计算的增长率预计为18.42%,比上年下降1.30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按现价计算将增长13.56%,比上年增长0.4个百分点。
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成为金融改革的关键
2013年,虽然政府公共投资的快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制造业和房地产投资增速的下降,保证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稳定增长,但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增加了违约风险,威胁到金融体系的稳定。
首先,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扩张过快。根据国家审计署2013年12月30日发布的审计公告,从1997年到2013年6月底,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从1.81万亿元增加到17.88万亿元,年均增长15.92%。从2010年到2013年6月底,有还款责任的省、市、县政府债务余额年均增长19.97%。其中,省、市、县债务余额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4.41%、17.36%和26.59%,远远超过同期经济增长率和同级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增长率。
其次,作为非独立市场的主体,具有地方政府背景的平台公司、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在行政经营目标和软预算的约束下,必然导致风险偏好失衡,其扭曲的融资行为进一步加剧了资本市场的不公平竞争。扭曲的融资行为必然会提高市场的借贷利率,扭曲资本成本。
第三,地方政府债务融资规模迅速扩大,挤出了大量银行贷款资金。在全社会贷款资金规模固定的情况下,地方政府通过银行贷款筹集大量资金,必然会挤掉独立市场主体特别是非国有中小企业的银行贷款额度,增加独立市场主体特别是非国有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在独立市场主体可获得的社会贷款资金规模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地方政府非标准的超规模债务融资将不可避免地迫使银行金融体系增加社会贷款融资的总规模,从而产生通胀压力,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因此,能否有效控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优化其融资结构,降低地方政府债务违约风险,是下一阶段全面深化改革尤其是金融体制改革的关键。
这一政策模拟旨在规范地方政府债券融资模式,调整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结构,控制地方政府债务总规模。政策模拟设计了两种情景:第一,假设在货币供应量增长率不变、地方政府债务总规模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增加政府债券融资比例可以优化地方政府融资结构的宏观经济效应。其次,在情景一的基础上,加入新的政策变量,分析适度控制地方政府债务总量和提高债券融资比例的宏观经济效应。
研究小组认为,对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首先要控制债务规模;然后调整债务结构;最后,建立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管理的法律法规。根据现有地方政府债务期限结构分析,2014年至2016年,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将进入偿债高峰期。因此,目前有必要通过债券互换(具体包括财政部为地方政府发行的债券、城市投资债券、地方政府在严格审核的基础上发行的市政债券等)提高地方政府债券融资比例。),降低银行贷款融资、bt融资和信托融资在地方政府债务中的比重,抑制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的非规范性和随意性。在此基础上,应控制地方政府债务融资规模,杜绝入不敷出、透支未来财力追求本期业绩和利益的机会主义行为。
政策模拟结果表明,适度调整地方政府债务融资方式,提高地方政府债券融资比例,改善资本市场供求平衡,抑制融资成本上升,有利于稳定g d p增长,促进私人投资。增加和扩大家庭消费;同时,它在扩大进口和减少贸易顺差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降低地方政府借贷规模将会产生更加明显的宏观经济效应。
如果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第一步是规范地方政府的债务融资,那么,在此基础上,要限制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就必须控制政府的手,限制各级政府任意扩大国民经济资源的比重。但是,这不能仅仅依靠中央政府的批准权限。建立各级政府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体系、规范合理的中央和地方债务管理和风险预警机制。更重要的是,要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要求,努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衡量政绩的偏差,形成以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环境保护为主要职责的地方政府制度约束机制和财政保障机制。
下一步经济体制改革的八项政策建议
基于上述分析,研究小组提出:
首先,在未来发展阶段建立实现经济稳定发展的机制的关键是纠正要素价格比较的扭曲。要素价格比较扭曲是政府主导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的微观基础。只有纠正多年积累的要素价格比较扭曲现象,市场机制才能真正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这种现象在当前不仅普遍存在,而且十分严重。
第二,要纠正要素价格比较的扭曲,使市场机制真正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首先必须有效控制和适当降低空.政府的权力只有大大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才能根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和市场竞争促进资源配置,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
第三,控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规范地方政府借贷行为不仅是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重要措施,也是界定政府与市场界限、减少政府直接配置资源、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必要前提。如果政府收入与g d p的比例、获取资源的方式和政府收入的使用没有限制,就没有市场经济。
第四,利率市场化是纠正要素价格比较扭曲的重要措施之一。存贷款利率必须尽快市场化。然而,只有限制政府的任意债务融资,才能为利率市场化、提高资本利用效率和降低融资成本创造必要的前提。
第五,理顺金融市场的市场结构。利率市场化不仅要立足于限制政府的非标准超规模债务融资,还要依靠竞争性的金融市场结构。金融市场的开放和竞争性市场结构的重构应该同时进行,以打破垄断,促进有效竞争,实现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资本利用效率,降低融资成本,增加居民收入。
第六,尽快改革税制,完善地方税体系,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为适应不同政府管理的需要,必须尽快改革税制,完善地方税体系,逐步提高直接税的比重。建立以房产税、消费税和个人所得税共享为基础的地方税体系,通过建立新的财政保障机制,促进地方政府行为机制的转变。
第七,实行负面清单管理,拓宽投资领域。在当前制造业产能严重过剩的情况下,政府有必要实施负库存管理,开放更多的投资领域,以促进民间投资,形成经济增长的新基础。
第八,打破行政控制和国家垄断,发展服务业。服务业将是实施负库存管理和开拓更多投资领域的关键领域之一。加快服务业管理体制改革,开放服务业投资领域,有利于促进民间投资,加快服务业发展,特别是满足民生基本需求的服务业发展;这有助于扩大居民消费,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对于实现中国下一个最高经济增长阶段的稳定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标题:2014年我国GDP增速将降至7.62% 你的理财收益有多少
地址:http://www.dfz1.com/dgxw/5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