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65字,读完约4分钟

随着东莞企业的逐步转型升级,人才需求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当技能型国家和工匠精神成为今年最热门的词汇时,具有一定技能的技能型人才成为全社会最热门的资产,他们的价格也随之上涨。近年来,东莞大力实施“人才东莞”战略,加强技能型人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昨日,东莞市人力资源局表示,东莞已采取多项措施培养技术型、创新型和复合型技能人才。目前,已培训和确定了近30万名技术人员,包括4.2万名高技能人员。

东莞有近30万名技能型人才,其中高技能型人才超过4万人

创新技术人才培养机制

围绕人才强市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东莞将技能型人才培养放在突出位置,创新引进了一系列创业政策措施,培养了一大批适应企业转型升级的技能型人才。近年来,该市已培养和确定了近30万名技术人才和4.2万名高技能人才。

东莞有近30万名技能型人才,其中高技能型人才超过4万人

依托校企合作,培养和引进适应企业发展的技能型人才。随着转型升级的推进,近年来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技能型工人对人才的需求比例不断上升。根据重点监测企业的数据,今年上半年,技术工人对人才的需求比例达到1.42。

东莞有近30万名技能型人才,其中高技能型人才超过4万人

为满足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积极探索创新型校企合作模式,自2010年以来,已连续7年精心组织大型校企合作洽谈会,每年组织全国300多所职业学校和技工学校、1000多家东莞企业开展“订单式”培训,合作建立1000多个实习和见习基地,每年培训近5万名引进技能毕业生,累计投入35万余人

东莞有近30万名技能型人才,其中高技能型人才超过4万人

率先开辟培养国际技能人才的新途径。自2013年以来,德国率先在全省推行“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并与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学院合作推出国际公认的高含金量HWK和IHK证书。我们与英国Vostro学院合作,率先引进“现代学徒制”,在东莞建立了第一个海外ASFI工业技术认证中心,并引进了英国ASFI证书。我们将与德国BBW职业教育集团共同建设两个专业的德国数控技术和机电一体化标准化“学习工厂”,共同建设“德国BBW大学中国(东莞)教师培训基地”。其中,国际合作办学模式得到了上级领导、企业和社会的普遍认可,招生任务每年超额完成。东莞四家德资企业签订合同,合作开办第一个BBW校企双系统机电班。目前,已设立了35个国际合作班,包括中德合作班、中英合作班、中美合作班和中加合作班。共有12个与智能制造相关的专业,包括机电一体化、数控加工、机械产品设计、模具设计与制造、汽车机电等,在校学生972人。

东莞有近30万名技能型人才,其中高技能型人才超过4万人

东莞还制定了技能型人才五年培训计划。通过与海外(包括港、澳、台)应用型大学、职业院校和行业协会合作,以师生交流、互访等多种形式开设国际课程,力争在5年内培养5000名具有国际职业教育背景的高技能人才。到2020年,东莞的技能型人才总数将达到100万。

东莞有近30万名技能型人才,其中高技能型人才超过4万人

启动企业自主评估试点

创新评估机制,启动企业技能人才独立评估。目前,在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过程中,现有的工作目录与企业的生产流程脱节,不适应转型升级的需要(例如,在机器人行业,机器人维修工作缺乏相应的工作标准)。企业独立培训后无法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和政府补贴,导致政府对技能培训的热情很高,但企业并不积极。

东莞有近30万名技能型人才,其中高技能型人才超过4万人

针对这些问题,东莞也进行了一些探索,结合企业的生产特点和岗位要求,开展企业技能人才评价,并启动了企业自主评价试点项目。企业和行业协会根据各自的生产实践和工艺要求制定评价标准。员工可通过评估和考试获得技能证书,并享受加薪、职业晋升和技能型人才入户的福利。2013年试点工作启动,2015年独立评估工作在全市启动。34家子企业完成了评估,涵盖24个职业(工种),涉及加工中心、模具、机械和电子元器件等一系列智能制造相关行业。4400多人参加了资格初审,1224人获得了职业资格证书,评价规模居全省首位。今年上半年,我们继续推进自主评估,组织了三家企业进行自我评估,共有672人参加,涉及电信、印刷、陶瓷等行业。

东莞有近30万名技能型人才,其中高技能型人才超过4万人

目前,东莞还启动了“首席技师”培训实施计划,鼓励企业在关键岗位和关键工序设置“首席技师”,解决企业生产经营问题,参与技术研究和创新,开展“名师教学”活动。每年从企业中评选出100名达到省级领先水平和市级顶尖水平的高技能人才,授予东莞市“首席技师”称号,每人每月享受市政府1000元补贴。目前,首批100名“首席技师”已通过专家评审,并将提交市政府审核确认。到2020年,计划培训500名“首席技术人员”。

标题:东莞有近30万名技能型人才,其中高技能型人才超过4万人

地址:http://www.dfz1.com/dgzp/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