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04字,读完约5分钟
近日,东莞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发布了今年第一期企业信用“红黑名单”,483家诚信企业被列入“红名单”,41家不诚信企业被列入“黑名单”。与此同时,它还在去年第三期公布了80家“黑名单”企业的整改情况。据悉,自2014年6月19日以来,东莞市率先在全省范围内召开了首次企业诚信“红黑名单”新闻发布会,这是“红黑名单”第六次集中发布。截至4月,已有4933家“红色名单”企业和432家“黑名单”企业向社会公布。
3部门公布41家“黑名单”企业
市工商局、市农业局、市旅游局三个部门参与发布了今年第一个信用“红黑榜”,发布了524个信用“红黑榜”。其中,有483个“红色名单”的值得信赖的企业和41个“黑名单”的不值得信赖的企业。
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公布了441家“红黑名单”企业,包括412家“红名单”企业和29家“黑名单”企业,涉及五大类:驰名商标企业、重合同守信用企业、信用示范市场、优秀消费者权益保护服务站和拒不执行行政处罚决定的企业。其中,“黑名单”企业是指拒绝执行工商部门行政处罚决定的违法企业。目前,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在对拒绝执行行政处罚决定的11种异常违法企业办理相关行政许可业务时,将在一般审查的基础上加大审查力度,促使其及时纠正违法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广东省旅游局旅游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适用规则》和《东莞市旅行社信用限制管理制度》,市旅游局在此期间发布了24份旅行社服务质量“红黑名单”,包括15份“红名单”和9份“黑名单”。
今年一季度,市农业局组织乡镇和街道农业执法部门按照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管理办法》的规定,对蔬菜产品生产进行执法监督和抽查。对乡镇和街道的蔬菜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生产基地共进行了59次抽查,执法人员抽取了158份蔬菜样品。抽样样品委托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所进行农药残留检测,蔬菜抽样合格率为98.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有关规定,市农业局对不合格生产单位进行了查处,并将不合格生产单位列入重点监管名单,以加强后续管理。
最后一批“黑名单”企业全部被整改
截至今年3月底,去年第三阶段公布的80家“黑名单”企业已全部整改完毕。
市人力资源局公布了上一时期10家企业的“黑名单”,其中9家企业非法拖欠工资,1家企业非法招用童工,并责令企业限期整改,依法处理。对于逃避拖欠工资的企业员工的工资,人力资源部门已协调业主提前支付,其他拖欠工资的企业已按要求支付当期拖欠工资。非法招募童工的企业已经让童工退休,并将其送回其监护人那里。
上一期由市旅游局发布了五份服务质量“黑名单”。东莞永泰旅行社有限公司已向社会公布行政处罚通知,目前正在办理相关行政处罚手续;国际旅行社(惠州)有限公司于2015年9月28日被惠州市旅游局吊销旅行社营业执照。根据《旅行社条例》第10条:“旅行社设立分支机构的,应当向分支机构所在地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设立登记,并在登记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向分支机构所在地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报告。”鉴于中国旅行社(惠州)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旅行社营业执照被吊销,市旅游局依法撤销了中国旅行社(惠州)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东莞分公司的备案;东莞龙腾旅行社有限公司、东莞费明旅行社有限公司、东莞管青特种旅行社有限公司已向工商部门注销登记。
上一期市质监局公布的“黑名单”质量违规企业65家,已依法处理,整改率100%。
继续努力推进“诚信东莞”建设
自2014年以来,东莞市积极落实中央文明委的部署,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守法诚信经营”活动,建立健全企业诚信“红黑名单”发布制度,进一步推进诚信制度化。截至目前,东莞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集中发布了43期企业诚信“红黑名单”,14个职能部门向社会发布了4933期“红名单”企业和432期“黑名单”企业。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一举措有效引导和推动了东莞企业注重社会责任、守法经营、公平竞争、诚信守法,在全社会形成了鼓励和奖励诚信、惩戒和抑制失信的强大舆论动力,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有力推动了“诚信东莞”建设。
接下来,东莞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将坚持实施“红黑名单”诚信发布制度,深入开展社会诚信建设行动,组织开展“诚信东莞”、“诚信企业促进月”等主题活动,探索和宣传诚信人、诚信企业、诚信群体;在生产企业开展“质量第一”、“诚信制造”等活动,在流通企业开展“100城、100店、诚信经营示范点”、“重合同、守信用”、“放心消费”等活动,开展“3.15”消费者权益日、“食品安全宣传周”等活动,推动建立覆盖全社会的信用信息系统,建立诚信联合激励机制和失信联合惩罚机制。
标题:东莞公布了今年第一个诚信“红黑榜”的41家企业的“黑名单”
地址:http://www.dfz1.com/dgjj/1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