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69字,读完约5分钟
儿童是手足口病的高发人群。孙俊杰
然而,严重病例的数量显著减少
目前,东莞已进入手足口病高发时期。5月17日,记者从东莞市疾控中心了解到,今年手足口病的报告病例数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增加,一些幼儿园已经发现儿童感染手足口病。然而,与去年同期相比,重症病例数量显著下降,没有死亡病例报告。
今年主要的病毒类型已经改变
4-7月和9-11月是东莞每年手足口病的高发时期。据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介绍,东莞市手足口病也进入了高发病期,今年报告病例数较去年同期有所增加。
据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介绍,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16型(柯萨奇16)和其他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主要症状是手、脚和嘴里的皮疹或疱疹。绝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可在一周左右自行痊愈,少数患者可能并发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如果病情发展迅速,一些重症患者可能会死亡。
东莞市疾控中心进行的病原学监测显示,东莞市手足口病的优势病毒类型为其他肠道病毒,约占60%,与去年同期基本一致,其次是柯萨奇16型病毒,约占30%,与去年同期基本一致。增加10%;然而,EV71病毒是最受关注、毒性最强、最有可能导致严重病例甚至死亡的病毒,其感染率不到10%,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0%。手足口病这一流行性优势病毒的组成变化是东莞今年重症病例和死亡明显减少的原因之一。
幼儿园没有爆发疫情
东莞市疾控中心的专家表示,与往年一样,5岁以下儿童仍是东莞手足口病的高危人群,幼儿园、学校等集体单位仍是高危场所。到目前为止,该市的一些幼儿园已经发现儿童感染了手足口病,但尚未收到疫情报告(注:一周内有10起或更多病例发生在幼儿园、学校和其他集体单位)。
手足口病(HFMD)具有高度传染性,传播迅速,传播途径多种多样,因此很容易在幼儿园、小学和其他集体单位传播。托幼机构应采取措施预防手足口病,如做上午和下午检查;加强教室、宿舍、午休等场所的通风;做好玩具、教室和公共活动区的清洁和消毒工作;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经常洗手和不喝生水;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异常情况。
疾控中心的专家提醒,做好儿童个人和家庭卫生是预防HFMD的关键。孩子们应该经常洗手,喝开水,吃熟食,经常通风和享受阳光。
值得注意的是,成年人也有感染肠道病毒导致手足口病的风险,但他们大多数不会出现症状,并成为隐性感染者,传播手足口病。因此,在接触儿童、给儿童换尿布、处理儿童粪便和呼吸道分泌物之前,父母和儿童的看护者应该用洗手液或肥皂洗手。父母和孩子的照顾者平时应该密切关注孩子的健康。一旦他们的孩子出现发烧、皮疹等症状,他们应该及时带孩子去正规的医疗机构。
■相关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大多发生在学校
学校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场所。最近,东莞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员陈平华撰写了《东莞市2005-2014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通过了解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特征和发展规律,为制定相关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统计显示,2005年至2014年,东莞共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48起,占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78.31%。在148起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143起为传染病,占绝大多数。其中,突发传染病前三名依次为甲型H1N1流感、流行性感冒和水痘。
就时间分布而言,除8月份外,所有月份都报告了紧急情况,最高峰值出现在10月至12月,其他小峰值分别出现在3月至5月和8月至10月。其中,11月份报告的事件数量是全年最高的,达到50起。有趣的是,在过去10年里,全市28个乡镇和区发生了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但也有5个乡镇和街道没有发生,即大岭山、凤岗、斜岗、石龙和倒脚。
根据陈平华的分析,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较多,说明学校防控工作仍然是应急卫生工作的重点。近10年来,东莞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这与东莞市近年来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落实和跟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有关。
为什么突发性传染病在学校健康事件中占很大比例?陈平华说,一方面,学生易患手足口病、水痘、风疹等传染病,这些传染病相对封闭,病例容易传播和蔓延。另外,个别学校的晨检和下午检工作不到位,第一批病例没有及时发现和隔离,错过了控制疫情的最佳时机,提醒相关部门建立和完善学校传染病防控机制。
关于公共卫生事件的爆发节点,陈平华分析,东莞市近年来加强了计划免疫,疫情有所下降。此外,东莞地处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每年8-10月份流感发病率高,学校是乙型肝炎人群高度集中的场所,容易爆发。
标题:与去年同期相比,东莞的手足口病病例数有所增加
地址:http://www.dfz1.com/dgxw/1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