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7167字,读完约18分钟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收入分配课题组经过几年的跟踪,于1988年、1995年、2002年分别展开了3次全国性的住户调查,在最近刚完成的调查报告中,就中国和农村的收入差距问题得出了以下结论。
中国和农村的收入差距是世界上最高的
从1994年开始城乡收入差距有减少的趋势,但从1997年开始逐渐扩大。 2001年居民人均收入几乎是农村居民的3倍。 2002年全国基尼系数比1995年几乎上升了2个百分点。 考虑到非货币因素,中国城乡收入差距是世界上最高的。
城乡收入差距依然在扩大。
从1995年到2002年,城市内部基尼系数上升幅度最大,农村基尼系数反而下降,但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在扩大,城乡之间的人均收入比率从1995年的2.8上升到2002年的3.1。
高收入人群的收入急剧增加
全国收入差距的扩大不是低收入者的收入状况的恶化,而是表明高收入者的收入在超高速增加。 幸运的是,农村低收入群体的状况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善。
落后地区的收入差距最明显
从城乡收入差距的相对贡献率来看,西部地区最高,为58.3%,东部地区最低,为37%。 也就是说,越是相对落后的地区,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越明显。
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是重要的处理途径
处理城乡收入差距问题,当务之急是从体制上处理劳动力市场分割问题。
本研究报告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收入分配课题组课题成果《中国收入分配与公共政策》的一部分。 该课题组从1988年代后半期开始,追踪研究个人收入分配的变化趋势,分别于1988年、1995年、2002年展开了3次全国性的住户调查,在得到第一手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完成了该调查报告。
本课题集中研究中国扩大的个人收入差距问题。 目前收入差距急剧扩大已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 在宏观层面上,收入差距本身是整个社会经济运作的结果,但与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相互作用。 也就是说,收入差距本身不仅影响经济效率,过度的平均主义和过大的收入差距也会影响经济效率。 更重要的是,过大的收入差距也会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 许多快速发展中国家的例子表明,收入差距的扩大是导致社会和政治不稳定的重要因素,这种不稳定反过来会影响整个经济的快速发展过程。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国家的收入差距可能处于临界水平。 很难预测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会带来什么样的社会结果。
在普遍的收入差距中,城乡差距更为普遍和严重。 近年来,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 20世纪80年代中期农民收入增长放缓后,自1997年以来,农民收入连续7年低速增长,不足城市居民收入增长的一半。 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继续扩大,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1.8∶1左右扩大到3.1∶1。 农民收入长期不去,不仅影响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影响粮食生产和农产品供给不仅制约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制约国民经济整体增长。 因此,本调查报告将研究重点集中在城乡差距方面。
2004年新年伊始,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就农民增收提出了《一号文件》。 这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收入增加的一些政策意见》。 学术界的研究和中央决定的呼应,今后也很清楚。 ——编者
中国和农村之间的收入差距出现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先上升后扩大的过程。 从1994年开始城乡收入差距有减少的趋势,但从1997年开始逐渐扩大。
这次扩大基本上与农产品价格的一些变化同步。 农产品价格上涨后,农民收入增加,城乡收入差距缩小。 如果农产品价格不变或下降,城乡收入差距会进一步扩大。 另外,2001年居民人均收入几乎是农村居民的3倍,这是根据国家统计局的个人收入概念计算的,即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比率。 之所以对这种收入差距的大多数人提出不同的意见,是因为不能真实地反映城乡之间的实际收入和现代西方经济学的概念、实际福利水平的差异。 城市居民的支配收入不能复盖城市居民享受的各种实物支付。 例如,城市居民大多享受公费医疗,但农村居民没有这样的待遇。 镇上的中小学可以从国家得到大量的财政补助金,但是农村学校的补助金非常少,农民要筹集资金。 城镇居民享受养老金保障、失业保险、最低生活费救济,这些对农村居民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奢侈。 考虑到这些因素,城乡收入差距可能达到4倍、5倍甚至6倍。
中国与其他国家相比,只看货币收入的差距,或者名义收入的差距,非洲津巴布韦城乡收入的差距比中国高一些,但考虑到非货币因素,中国城乡收入的差距是世界上最高的。
高收入人群的收入急剧增加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收入分配课题组收集的1995年和2002年全国住户调查数据可以进一步阐明个人收入差距的变动趋势和收入差距的结构性变化。
为了与上述分解结果具有可比性,我们仍然使用国家统计局农村居民的净收入和城市居民支配收入的概念,推测和分解相关的个人收入差距指标。
从1995年和2002年全国、城市内部、农村内部基尼系数的估计结果,以及城乡之间的收入比率可知,2002年全国基尼系数达到0.454,比1995年高1.7个百分点。 镇内部基尼系数的上升幅度最大,比1995年上升了近4个百分点,达到了0.319。 与此相对,农村基尼系数反而下降,从1995年的0.381下降到2002年的0.366,下降幅度非常有限,仅为1.5个百分点。 但是城乡收入差距在扩大,城乡人均收入比率从1995年的2.8上升到2002年的3.1。
我们可以把样本按收入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序,分别计算不同比例的高收入群体得到的收入比例和低收入群体收入的份额,从另一个角度注意个人收入分配的情况。 在全国,2002年年收入最高的1%的集团获得了全社会总收入的6.1%,比1995年上升了0.5个百分点。 最高的5%的人群获得了接近总收入的20%,比1995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 最高的10%的人群获得了接近总收入的32%,比1995年上升了1.2个百分点。 这些结果意味着有钱人更富有了。
进一步考察城乡高收入人群收入比例的变化,发现全国高收入人群收入比例的上升主要来自城市地区,而不是农村地区。 相对于1995年,2002年农村高收入群体的收入份额下降,这与农村基尼系数下降一致。 与农村相比,城镇高收入人群的收入份额虽然稍低但明显上升,收入最高的1%人群得到的相对收入份额提高了0.5个百分点,收入最高的5%人群和10%人群的相对收入份额分别为1.5个百分点和2个百分点
现在,让我们关注最低收入群体的相对收入份额及其变化。 在全国样本中,收入最低的5%人群体和10%人群体的相对收入份额处于较低水平,但未见下降的迹象。 也就是说,全国收入差距的扩大不是低收入者的收入状况的恶化,而是表明高收入者的收入在超高速增加。 但是,在城市样本中,收入最低的人群的相对收入份额在某种程度上下降,例如收入最低的1%人群、5%人群、10%人群的相对收入份额分别下降了0.2、0.6、1.7个百分点。 幸运的是,农村低收入群体的状况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善。 这些也与我们先前得到的基尼系数估计值所表示的收入差距状况一致。
城乡收入差距大于城乡内部收入差距。
从收入差距的构成来看,全国收入差距由城乡内部收入差距、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和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组成。 当然会提出三个差距分别在全国收入差距中占多大比例的问题。 利用泰尔指数,全国个人收入差距分为三个部分,是城市内部、农村内部和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 然后,还可以计算三个差距对全国总差距的贡献率。
我们发现,从1995年到2002年,城市收入差距的贡献率提高了7个百分点。 与此相对,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贡献率大幅下降,从52.7%下降到38.5%。 这一变化一方面归结为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轻微缩小,另一方面是农村生活中产生的人口的相对减少。
更值得观察的是,城乡收入差距对全国收入差距的贡献率明显上升,从36%上升到43%。 并进一步表明,2002年全国总收入差距的2/5以上来自城乡收入差距,城乡收入差距非常巨大。
西部地区的收入差距比东部地区大
同样的泰尔指数分解方法可以适用于地区间收入差距的分解。 一个重要的估计结果显示了地区间收入差距贡献率的提高,从7.5%上升到8.7%。 这显示了地区间收入差距的扩大,不是缩小。 除此之外,东部地区收入差距的相对贡献率下降了11.6个百分点,但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各自的内部收入差距的相对贡献率上升,特别是西部地区的贡献率提高了近8个百分点。 计算表4的结果,由于没有区分城市样本和农村样本,中部和西部内部收入差距贡献率的上升可能是城乡之间收入差距扩大引起的。 对此,我们将地区分解分解和城乡分解分解分解结合起来,从中可以发现地区内部的收入差距在多大程度上是由城乡之间的收入差异引起的。
在东部地区,1995年城市内部的贡献率上升了近两倍,而农村内部的贡献率下降了46%。 但是东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贡献率提高了14%。 中部地区贡献率的一些变化方向与东部几乎相同,不同的是农村内部贡献率的下降幅度较小,而城乡之间贡献率的上升幅度提高了35%。 但是,在西部地区,城市内部和农村内部、城乡之间贡献率也在上升。 这意味着西部地区内部收入差距的扩大是各方面的,不仅出现在城市内部,还出现在农村内部,出现在城乡之间。 表5还显示,从城乡收入差距的相对贡献率来看,西部地区最高,为58.3%,东部地区最低,为37%。 也就是说,越是相对落后的地区,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越明显。
农村收入差距为什么缩小了
根据上述估计结果,全国基尼系数相对于1995年大致上升了2个百分点,但这一幅度并不大,一个重要原因是农村内部收入差距下降。 对此,我们还是持谨慎态度。 因为现在我们的估计结果不能完全明确地反映农村收入差距的变动趋势。 这包括进一步清理数据本身的问题和计算方法的问题。
但是,我认为缩小农村收入差距有一点可以解释的因素。
第一个因素是农村地区城市化的过程。 从统计资料可以看出,近年来,特别是沿海地区城市化的速度非常快。 农村以前有很多农村户口的人变成了城市户口,还有农村里有些有钱人搬到城里住,剩下的是收入有点低的农家。 因此,城市化进程不仅仅是农民的平均收入,高收入者流入城市后,农民的收入更平均了。
第二个因素是农民去打工的机会大幅度增加。 我们的数据也表明在两次调查期间个人收入中外出打工的收入显著增加。 农民打工机会的普及意味着他们打工收入的平均化过程。 如果打工机会和非农业就业机会过于集中在一些地区或少数人身上,非农业收入或打工收入实际上对农村内部的收入差距产生了扩大的效果。 在一些落后地区、贫困地区和西部地区,农民打工的机会越来越多,他们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非农收入,在某种程度上缓和了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扩大。
第三个因素是这两年在很多地区实施的税费改革。 确实,农村税费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缩小收入差距的作用。 因为农村税金有非常大的优点。 也就是说,有明显的疲劳恢复性或被称为“疲劳退税”。 “累退税”是指收入不同的人承担相等的税额。 因此,税率将递减。 也就是说,收入越高的人,负担的税率越低。 “累退税”实际上对收入差距有扩大效果。 因此,我认为近两年的农村税费改革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收入差距扩大的问题。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应成为当前政策的要点。
如上所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应该成为当前政府政策的关键。 我们城乡差距、城乡分割问题有历史原因,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没有制定真正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政策和制度。 不可思议的是,一些政策和制度还在加剧城乡分割。 有些人认为农民成为弱势群体是因为没有他们自己的利益代表。 这是有道理的。 农民没有自己的组织,工人和工会成为名义上的代表,但农民没有农会组织。 另外即使是农村管理农民的干部也不想成为农民利益的代表。 实际调查中看到的是一点乡干部住在县城,一点县干部住在城市。 他们去乡下上班是骑摩托车,坐车去的。 他们完全像公务员一样去工作,和农民之间有什么感情? 农民的利益非常难通过这些政府官员得到代表。 这些现象表明了现在制度水平的缺陷。
必须处理劳动力市场的分割。
处理城乡收入差距问题,当务之急是从体制上处理劳动力市场分割问题。 我们现在对农民工的歧视,对农民工户口的限制,实际上反映了我们劳动力市场的分割问题。 这几乎与市场经济国家的基本经济相反。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最大的政策是如何消除现有的分割劳动力市场,即形成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给农民越来越多的城市机会,从而在越来越多的城市找到员工机会,而且是平
中国是劳动力资源极其丰富的经济,寻找城市大量下岗失业者、大量员工,农村大量闲置的劳动力,是经济快速发展的结果,是收入差距扩大的部分原因。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为了实现充分就业,抑制收入差距的过度扩大,需要进一步迅速发展经济,将经济增长保持在经常高的水平。 只有高速经济的迅速发展,才能逐渐吸纳城市下岗失业者,给农民工越来越多的就业机会,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 由此可见,收入分配政策的重点不是如何提高个人所得税率,而是如何提高就业率。 中国个人所得税的问题不是税率太低,而是实际征收方法太乱,实际税率和名义税率大不相同,由于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效率的提高,即使维持一定的税率,税收额也会大幅度提高。 因此,我们的金融制度和政策以及税收政策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和调整,对中小企业的迅速发展,给予民营企业融资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支持。
有必要完全免除农村的税金
如上所述,农村税费改革有助于缩小收入差距,但应该看到税费改革的力量相当有限。 经过税金改革的一点乡镇,平均可能比他们原来的税金负担下降了30%左右。 如果原来的税金是超负担的话,税金改革只是意味着税金会回到正常的水平。 为了进一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特别是落后地区和沿海发达地区的差距,许多地区需要实施更大幅度的税收减免,或者完全免除农村地区的税金。 正如我们简单的模拟分析表明的那样,如果减免所有农户的税金,他们的人均收入将增加5.4%。 也就是说,他们和城市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将缩小13%。 农村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将下降1.4个百分点。
中央财政要承担农村教育和医疗工作
而且农村基础教育和基本医疗需要中央财政负担。 西部农村地区中小学生的高失学率一直是地方政府的头痛问题。 其主要原因是教育费激增,农民负担加重,困难的家庭确实付不起学费。 西藏近年来,小学、中学学生的全部费用由政府统管,小学生每年500元,中学生每年600元,全区升学率大幅上升。
城镇农民工子女的就学问题也需要从政策上考虑。 许多农民工进入城市就业居住,在城市里形成下层社会吗这是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 农民工进入城市后也很难改变自己的身份,依然在农民工阶层内是历史原因,但如果孩子们从小受到教育和歧视,他们阶层的身份就会一代一代地传播下去。 对合理的社会来说,第一代承担着历史上的理由——社会代价,不应该让第二代继续承担这个代价。 如果现在不改变农民工子女入学和将来就业中发生的歧视问题,我们的社会将来将付出更大的代价。
农村社会保障问题有必要全面考虑
农村收入差距扩大和部分农民陷入贫困的一个原因是罚款问题。 罚款已经成为农村社会管理普遍采用的手段,对农民利益的伤害也相当严重。 以计划生育罚款为例,很多地方政府认为计划生育罚款是正言,没有考虑罚款带来的各种负面作用。 对一个农夫来说,罚款会导致长期贫困。 为什么城市计划生育政策会很顺利,而农村却有很多困难? 其背后的原因是城市存在养老金制度和更高水平的男女平等观念,这两者缺乏农村。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农村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是国策,但以剥夺一些农民的养老权利为代价。 如果能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应该从政策上考虑。
我们应该考虑农村老年人的社会保障问题。 确实,有些国家有这样的政策。 比如到了65岁以后,不管有没有孩子,政府都会给你一定的养老金。 这在中国可能不太现实。 毕竟,中国的人口太多了,但在落后一点的地区,贫困地区,可以采取这样的方式。 政府每年给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一定数量的养老金。 这是扶贫的方法,相反促进计划生育的执行。
对农村现有的贫困人群,必须对扶贫战术作出适当的调整。 因为他们属于越来越多的没有劳动力的贫困阶层。 例如五保户、残疾家庭、因病贫困家庭、单亲家庭等。 处理他们的贫困,开发式扶贫的方法已经不起作用,应该考虑最低限度的救济式扶贫的方法。 一种方法是根据某个地区的贫困状况明确给予最贫困人口一定的现金和粮食救济的救济比例。 从现在的统计资料来看,对农村贫困人口的救济规模和数量都很可怜,与国家财力的增长速度不相称,也不符合农村贫困人口的迫切需要。 因此,在国家财政支出中提高农村扶贫支出的比例是完全必要的。
对缩小收入差距起间接作用的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和调整。 我们先进的社会保障制度有严重的不公正性,有些人享受过度的保障,有些人没有任何保障。 中国毕竟是迅速的发展中国家,不能为国民提供高水平的社会保障,但不能接受根据就业身份对不同的人给予很大的保障待遇。 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考虑现有社会保障制度的合理性,建立水平不高但展望面广泛的社会保障体系。
资料来源:《财经》杂志作者:李实,岳希明的作者都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的研究员。
注:这个课题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重大科研项目和美国福特基金会资助。 作者感谢国家统计局城调总队和农调总队在数据调查方面提供的支持,也感谢魏众、邓曲恒、丁赛、张凡、罗楚亮、胡怀国等复印数据解决事业中的努力。
标题:【要闻】社科院报告:中国城乡收入差距世界最高(全文)
地址:http://www.dfz1.com/dgxw/46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