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400字,读完约6分钟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保护观测和反复试验,敦煌研究专家认为积沙、风蚀、粉尘是引起莫高窟壁画脱落、彩色塑料损伤、岩体塌陷的三大风沙危害。
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的莫高窟,与库姆塔格沙漠相邻,东邻三险山,西邻鸣沙山。 受蒙古高压的影响,这里长期干旱,降水少,风沙频繁,具有典型的沙漠气候特征。
“在雨水入侵、自然崩溃、生物害虫等自然破坏中,对莫高窟影响最大的是风沙危害,是石窟能否长期存留的最大威胁”,长年从事莫高窟风沙防治研究的敦煌研究院保护所副所长汪万福说。
敦煌研究专家不完全统计,莫高窟目前有壁画、彩色塑像的492个洞穴中,一半以上的壁画和彩色塑像出现了甲、空鼓、变色、醉酒、脱落等病害。 专家们认为这些病害与风沙有一定的关系。
“西北风、西南风是莫高窟地区的主要受害风,从鸣沙山前缘沙丘和窟顶沙砾戈壁带就地吹来的风沙流是影响莫高窟保护的主要风沙危害。 ”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系教授吴正说。
受地形的影响,冬季盛行的偏西风通过莫高窟时,携带的沙物质大量堆积在莫高窟区,形成了积沙。 汪万福说,积沙的直接磨损和积沙引起的雨水逆流,不仅会导致基底层洞窟甬道内的壁画变色、发霉、脱落,还会在洞窟顶部形成堆积,破坏悬崖体的水分蒸发路径,引起上地层洞窟壁画的钾、甲的产生等。
对壁画有很大影响的是风蚀和粉尘。 风蚀危害是指风沙流造成的露天壁画、洞窟悬崖体的直接侵蚀和磨损,其作用缓慢但破坏性极强,容易引起壁画褪色、悬崖体坍塌等。 研究表明,莫高窟唐代的初期洞穴203窟因风蚀而坍塌。 受风沙长时间侵蚀的影响,现在莫高窟相当多的顶层洞穴受到了“薄顶”的损害。
汪万福说,为了保护洞穴内的壁画和彩色塑像,20世纪60年代,在政府的支持下,监护人在莫高窟进行了悬崖体的加固,之后在洞穴中安装了门窗和防砂网,但这些措施在风沙袭击时无法完全防止到处都有的粉尘。
根据多年的观测,在莫高窟区一带,年发尘量达到每平方公里365.4吨。 专家们用扫描型电子显微镜统计了5000个粉尘的表面形态,拐角状、二次或拐角状的细小沙粒占83%。 这种带角的高硬度石英粒子随着气流运动,磨损壁画和塑像,侵入壁画和彩色塑料颜料的间隙产生龟裂,粉尘量达到一定程度时,产生将壁画的颜料层和白粉层向外挤出的力,颜料层、白粉层
“莫高窟是比黄金更宝贵的世界文化遗产。 这里所有的文物,按理说应该完全不脏,但现在还做不到。 风沙危害长期影响莫高窟的保护”。 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说。
千年莫高窟的边缘为什么没有埋在风沙里?
敦煌莫高窟是沙海中的艺术长廊,从公元4世纪开始建设洞窟室到现在,在戈壁流沙中“生存”了1600多年。 人们情不自禁地问,什么样的力量无法深入沙海掩埋。
记者就这个问题采访了文物保护专家。 他们认为莫高窟建设者的科学布局、当地特殊的大气环境和几代莫高窟人的不懈努力,是千年莫高窟在风沙中、未埋的重要原因。
莫高窟被开凿在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的大泉河西岸陡壁上。 东边与三险山相邻,西边与鸣沙山相邻,除了洞窟前大泉川的潺潺流水和戈壁沙漠的点绿,其他整个世界都被黄色包围。
莫高窟上刻着唐代碑文的《李君莫高窟修佛坛碑》记载:“莫高窟者,突厥初期,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有沙门氏菌,戒清虚。 心平气和,品尝先令野,到这座山,看到金光,形状有千佛,加上空跳蚤,做了洞穴的架子……”
这个复印件在学术界被认为是关于莫高窟最初建设时期的资料。 碑上说,突然出现的“金光”和“千佛”引起了乐杰挖崖挖洞的想法。 实际上,这里位于偏僻的位置,山水相间,环境安静,是佛师最理想的修行地。
后世的研究者惊叹于古人的伟大,以乐杰为代表的莫高窟早期的建造者们从开设洞穴开始就充分考虑了当地的地质、气候、环境等条件,认为在这里建设洞穴不仅不能埋在风沙中,而且有助于石窟的长时间保存
这个揣测是否可信,现在的人无法考证,但通过现代科学技术的观测和研究,专家们发现莫高窟周边的地形和大气环境对其保护非常有利。 专攻莫高窟风沙危害防治的敦煌研究院保护所副所长汪万福说:“莫高窟地区的偏东风、偏西风是大体力合作,这是莫高窟长期以来免受流沙填埋的首要原因。”
可见莫高窟地区不仅风多,而且是比较稳定的偏西风、偏南风、偏东风三组风向。 年中频率最高的南风风力较小,运送沙物质的能力有限。 出现频率相对较少的偏西风,风力大,挟沙物质多,是莫高窟区形成积沙的第一风向。 关于偏东风,虽然出现频率最小,但为“益风”,不仅对鸣沙山的东移有抑制作用,对洞窟顶堆积的砂物质的逆搬也有显着的效果。
正因为存在这三组稳定的相克风向,莫高窟的风沙危害的防治长期以来被认为有自然界的鬼斧神工和魔法的造化,莫高窟不需要治疗沙子,保持其自然的样子是最好的风沙防止方法。
但是,历史表明,单靠自然界不能完全保护莫高窟,从修建洞穴到现在,风沙对莫高窟的危害一直没有持续。 据敦煌悬泉出土的汉简介绍,汉代敦煌地区已经有沙尘暴。 莫高窟65窟标题的相关内容也表明,西夏占领敦煌时期,为莫高窟清沙有信徒。
敦煌研究院保护所原副所长李云鹤说,从1944年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敦煌研究院前身)成立到现在,莫高窟的清沙事业几乎没有停止。 20世纪50年代,莫高窟底部被风沙掩埋的洞穴被打扫干净,之后不久,洞穴前的扫沙和洞穴内的清沙被认为是新同志住院教育的“必修科目”。 即使在今天,莫高窟每天早上和傍晚都有几个工人常年负责清沙。
另外,从1940年代开始,在莫高窟的山顶戈壁带和沙丘边缘开始了风沙防止试验,特别是1990年代以来,采取了生物、工程、化学等多种风沙防止措施。 这些试验的实施大大减少了莫高窟区越境风沙流的堆积。
李云鹤说,为了有人参加和继续进行的治沙试验,近代将保护莫高窟免受新的填埋。 因此,人为清沙和风沙的防治是莫高窟千年未埋风沙的另一重要原因。
(资料来源:新华网作者:记者王艳明)
标题:【要闻】积沙、风蚀、粉尘直逼莫高窟 缘何仍未被掩埋?
地址:http://www.dfz1.com/dgxw/47076.html